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杜受祜: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绿色县域经济是支撑基石

时间:2014-05-0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四川县域经济得以快速强劲发展,为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大“跨越”提供有利基础和有力保障。近年来,四川县域经济呈现何种发展状态? 为什么说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中绿色县域经济是支撑基石?今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将注意哪些问题?四川新闻网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受祜。

  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实施 给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绿色县域经济是支撑基石。”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杜受祜开门见山地说,近两年来,随着四川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的出台,全省县域经济显露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据杜受祜介绍,“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为区域范围,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联系为基本结构,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行政县仅仅起着“上传下达”作用,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个行政县在行政管理、资源配置和经济功能等方面相对独立,有很大的自主权。从四川省情来看,全省县级行政级别特别多,有183个(包括县级区和县级市),在2007年全省列入县域经济范围考察的县(市、区)就达173个,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尤为重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四川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形成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四川县域经济十强县”,对其予以重金奖励。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县分别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要有72个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其中31个县超过300亿元,15个平原县将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杜受祜说,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四川还首次启动编制《全省县域总体规划》,在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将县级规划中的产业发展和土地资源调配落实到县域地理空间上,优化配置。

  “特别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 四川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中的‘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都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基础和平台才能实施和实现,这是由四川的特色与省情决定的。”杜受祜十分兴奋地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三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无疑给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四川县域经济由此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路径: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发展县域经济是必然途径

  “我省作为县域经济大省,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但总体发展却处于‘多而不强’的尴尬现状!” 杜受祜举例说,四川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县(市、区)多达173个,但跨进“全国百强县”的仅有双流和郫县,而浙江仅有近60个县(市、区),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可见浙江作为经济强省,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县域经济的夯实壮大,“因此,我省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肯定是必然路径!”

  杜受祜分析指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传统农业效率低,中小工商业发展不足,城镇化水平低等仍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展现状,影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对外开放滞后;工业化进程滞后,农业产业化进程慢;城市化进程滞后,城镇规模偏小;自然条件制约;技术和人才短缺等等。

  他说,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很难是全能经济,同时它又是“区域经济”,具有区域化、差异化等特点。因此,四川县域经济长期以来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特色和格局,将全省县域经济分成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四大区域和类型,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指成都周边的县(市、区),比如双流、郫县、新津等,底子好、经济总量大和发展态势优良;丘陵地区人口密集,资源匮乏,发展县域经济有些吃力,比如仁寿、安岳等百万人口农业大县;盆周山区较为贫困,但资源丰富,有政策支持或倾斜,以后发展后劲强大,比如渠县、平昌、南江等;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孜、阿坝和凉山等市州的一些区县,具有人口少、幅员辽阔、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和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发展县域经济很有潜力。

  作用:为城镇化提供就业支撑,新型工业化重要基础

  杜受祜指出,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经济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底部基础,是实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同时,县城及小城镇作为城乡各要素集聚与扩散的区域,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桥头堡,对于吸纳本地农业剩余人口、截留外来流动人口、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为城镇化提供就业支撑,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新时期,发展县域经济更要结合各地实际,注重特色。”杜受祜说,四川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都很大,只有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实行分类指导,才能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是四川农产品最集中的产区,根据这一特点,突出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抓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做强做大,把农产品加工业,成了今后该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资阳、遂宁和眉山的一批县正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壮大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又如,在四川一些名胜风景区和大中城市周边有较好生态资源的县(市),利用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努力完善配套设施,使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合:区域中整合资源产业分工 利用资源优势承接转移

  杜受祜说,县域经济的规律性是“区域化”,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因此要在区域中整合资源,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如眉山彭山县,借助天府新区发展之力,从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与成都对接,通过园区建设,成就“工业之强”。除了发展县城外,大力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积极培育纳入天府新区规划范围的青龙镇、拥有旅游开发潜力的牧马镇等,扩大小城镇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多点多极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川具有人力资源和市场的较大优势,还有一些自然资源优势,随着东中部产业的换代升级,一些产业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四川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承接转移,大抓招商引资,是今后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一环!”杜受祜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做到“四化互动”,形成以工带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大好格局;大中城市在发展中要向周围扩散产业,大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配套产品,充分依托大中城市和大型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可持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县域经济才是绿色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我们要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样的县域经济才是绿色的,才是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杜受祜最后强调说,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治理,城镇和农村环境治理十分滞后,在抓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必然进入城镇和农村,因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