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文旅融合是成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时间:2025-03-26 17:31:48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在成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文化自信,更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为成都市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方向的遵循。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旅游是城市的窗口,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城市的形象与内涵。因此,推动成都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是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与红色旅游的逻辑关系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文化体验、解说服务体验、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体验等红色实践活动一体化供给,有效提升游客的红色历史文化认知、增强游客的情感联结和价值观塑造。

红色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红色旅游最早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瞻仰革命圣地的活动开始被社会大众所推崇。进入21世纪后,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目前,红色旅游业已经步入高品质的发展时期,在《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21—2035年)》指引下,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度假休闲、乡村旅游品质提升。

文旅融合对红色旅游的促进作用。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传统的红色旅游多以纪念性和教育功能为主,而文旅融合可以将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入红色旅游中,使红色旅游在展现革命历史的同时,也加深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同时,通过文创产业的介入,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红色主题影视基地等创新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提高了红色旅游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在于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而文旅融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手段,使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更加立体、生动,从而增强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功能。

红色旅游对文旅融合的影响。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一部分,也是传播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而红色旅游通过对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展现,丰富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文化教育功能,从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当游客参观这些红色景点的同时,也在接受一次次深刻的历史洗礼。这种体验不仅增强了个体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在游客中间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成都红色旅游资源情况

成都市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分布。成都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地区。位于市中心的少城片区是成都市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集中了众多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成都市博物馆中的红军长征纪念展以及成都革命烈士陵园是少城片区内两个重要景点。红军长征纪念展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学习。成都革命烈士陵园是纪念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先烈的场所,让游客通过缅怀英烈,感受革命历史的伟大与光荣。位于邛崃市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馆内收藏的大量珍贵实物和照片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与壮丽,对于研究红军长征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位于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作为全国最大的民办博物馆之一,其中的抗战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抗战历史文物。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王二小纪念馆以对王二小革命精神的传承而闻名,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他的英勇事迹,在红色旅游的热潮中成为热门景点之一。

成都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成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成都市的红色遗址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都会议旧址,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成都特别会议旧址等。这些历史遗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时期的重要见证,而且体现了成都市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成都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是其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成都市的红色旅游景点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党的历史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教育效果。同时,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市加强对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提升景区设施与服务设施的质量,强化旅游管理与安全保障。同时,推动红色旅游与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使游客数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红色旅游游客数量达到约8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5.3%。成都市区内的几大红色景区,如锦里、西南联大旧址、成都博物馆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红色旅游的产品类型更加多样,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多样化的产品类型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以实现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成都市的红色旅游涵盖了教育型、体验型、纪念型等多种类型,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客的需求。教育型红色旅游产品在成都市的红色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载体向游客展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历程与伟大成就。而近年逐渐兴起的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通过重走长征路、体验革命生活等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体会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程。纪念型红色旅游亦是成都市红色旅游的一大特色,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代表的场馆,通过各种革命文物、照片及文献资料的展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纪念性旅游产品体系。

在服务举措方面,成都市的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涵盖游客接待、交通引导、在线预约、讲解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服务保障体系。目前,成都的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已全部开通网络预约渠道,游客通过手机应用就能提前安排参观线路,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效率与游客体验满意度。同时,各红色旅游景点配备了专业讲解员为游客提供生动详实的解说服务。多媒体技术的融入是成都红色旅游服务的一大亮点,目前已有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开通了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在景点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取景点的详细介绍,并体验到多国语言的数字导览服务。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使红色旅游宣传更为丰富直观,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关注与参与。

成都红色旅游发展瓶颈与挑战

制约成都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一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均衡。成都市下辖的各区县中,部分区域如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地集中开发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但在一些地缘优势不明显的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仍然滞后。整体而言,红色旅游在成都市的分布和发展仍然不够均衡,影响了游客的整体体验与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和体验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当前,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仍然依赖传统的讲解和展板的方式呈现,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难以激发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群体的参与兴趣。

三是红色旅游相关设施和配套服务不足。部分景区虽然具备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导览图等,但在高峰期仍存在接待能力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据成都市旅游局统计数据,2022年国庆假期,成都部分热门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但相应增加的服务和管理人员不足5%,导致游客体验感下降。

此外,产业融合度不高也制约了红色旅游潜能的有效发挥。虽然成都市政府在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一体发展,但在红色旅游和其他产业如餐饮、住宿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尚显不足。数据显示,成都市红色旅游关联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额仅占全市旅游文化产品销售额的3%,而全国平均水平达到5%。这表明成都市红色旅游同相关产业的联动还有待加强。

文旅融合下成都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成都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面临文化价值的传递、旅游体验的设计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挑战。

红色旅游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播和弘扬革命历史。然而,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实际上更多倾向于流水线式的参观体验,缺乏准确有效的文化价值传递,导致游客难以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加强旅游活动中对于文化的精准、有效传递成为目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同时,红色旅游的体验创新不足,影响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成都的大多数红色旅游活动仍较为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未能普及,限制了文旅融合的创新空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只有5%的旅游景点运用了VR技术。

此外,红色旅游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也是成都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许多红色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并不成熟,无法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进入,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市87%的红色旅游景点在淡季的访客量不及旺季的30%。这表明成都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特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如果过度商业化或缺乏科学规划,可能带来资源的不可逆损害。这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设置开发强度和范围,以保证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

提升成都红色旅游发展质量的路径

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推动成都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关键路径是促进文旅的深度融合。为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成都市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通过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在传统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利用VR、A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还原历史事件场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还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通过文创产品、IP开发等方式,使文化创意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创意支持,从而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文化创意产业与红色旅游之间的契合点,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在此基础上,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旅企业、街道社区等力量,组建跨界合作平台,推动成都文旅多元融合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由政府主导、校企联动,通过定期举办展览展示、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思想碰撞、产生创新理念、探索新路径、谋划新举措,从而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防止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文化遗产受到破坏。要重视城市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提升成都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更多游客了解和体验成都独特的文化魅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定期推出红色旅游专项活动,吸引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游客。

提升旅游服务与体验质量。要提升成都市红色旅游的服务与体验质量,需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与创新。

一是优化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景区内外便捷的交通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成都市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交通接驳服务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线路并增加直达景区的运输服务,甚至引入共享单车或电动小巴等绿色交通工具,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据媒体发布的全球旅游调查数据,当下全球超过72%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特别依赖数字信息平台获取目的地相关信息。针对这一趋势,成都市红色旅游应搭建集成化的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在线导览、电子票务以及智能导航等服务。这不仅能大幅提高游客的自助旅游能力,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景区运营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三是将文化体验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新时代的旅游消费已越来越注重参与性与教育性。因此,策划符合当代审美的互动式展览、情景剧表演或红色历史再现活动,将极大地吸引年轻游客群体以及家庭游客参与。相关研究表明,这类活动参与度可使景区游客满意度增加15%以上。

四是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旅游从业者一定程度代表了当地旅游形象,其服务能力与态度决定着旅游服务的质量。因此,要持续开展旅游行业的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树立成都红色旅游的良好形象。

五是构建全方位的游客反馈与投诉处理机制,以保障游客的权益。研究发现,每年至少有20%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服务问题,而其中有效投诉的解决率不足10%。因此,景区要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如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在线反馈平台等,并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小组迅速响应,及时倾听游客心声,了解游客诉求,解决游客困难和问题。

(基金项目:2024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项目编号:HSWL24C39)

文飞人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