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有颜色,那巴中一定是红色。这片承载着深厚红色记忆的土地,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正逐步成为国内游客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目的地。
大巴山风光 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近年来,巴中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深入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曲。
资源依托
红色文旅蓬勃发展有支撑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刻在通江县毛浴古镇青石垣墙上的这“十六字”红军训词,早已成为巴中的城市精神。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太平盛世,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巴中的红色资源涵盖了川陕苏区党政军群各类机关旧址、战役战斗遗址、红军石刻标语、红军烈士陵园、纪念场馆等多种类型。据统计,巴中市内共有革命遗址、遗迹900余处,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和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这些保存完好的遗址和遗迹,不仅为巴中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成为巴中在全国红色文化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保障。
刘伯坚纪念馆 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也遍布巴中各地。截至目前,巴中全市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13个、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5个、全国红色经典线路1条、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这些基地和纪念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旅游体验,更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平台。
依托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巴中市加快了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步伐,发布了《巴中市红色文旅产业赛道2024—2027年实施方案》。其目标是到2027年“川陕苏区首府”红色文旅品牌享誉全国,红色文化研究表达更加系统,红色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红色景区运营效益更加优质,红色旅游线路更加优化。其具体实施在巴中全市建设提升红色旅游景区8个以上,打造红色历史文化街区3个以上,培育新业态新场景项目50个以上,培育龙头链主企业20家以上,开发红色文旅精品旅游线路20条以上,使红色文旅成为文旅康养产业重要增长点。
红色印记
通江打造红色文旅新高地
在通江县城红军广场的崖壁之上,矗立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这座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的建筑原身是明代所建学宫和文庙,目前展陈面积800平方米。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后,在这里设立总指挥部、总政治部,徐向前等446位共和国元勋曾在此浴血奋战。这里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通江县文广体旅局机关党委书记王媛告诉《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近几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参观的人流量明显增多了,“特别是去年6月巴南高铁建成通车,我们这边的交通越来越便捷,吸引了很多川内游客。此外,北京、上海、河南、安徽等地的游客也都有大幅增加。”
针对游客的年龄分布和结构组成,王媛坦言“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和党政团体”。因为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纪念馆也开发了很多体验项目,其中川陕苏区金融钱币的拓片体验最受青少年的喜爱。
参观完纪念馆,从右边石梯下来就到了红城映象文创中心,游客可以从这里带走一些红色记忆。“这是2019年开始运营的,其实除了文创中心,这整条街都是按照红色风格统一打造的,人气还不错。”而在远离县城的河山之间,却是另一番红色景象。
青山依旧在,生死长相忆。在通江,不得不提的是位于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是全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周淼葭/摄
一排排、一列列墓碑绵延在青山之中,望不到头。这里,长眠着25048位红军烈士,其中就有17225位是无字碑。每个没有姓名的英烈的墓碑上都镌刻着一颗红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正无声注视着今日祖国昌盛繁荣的盛景。
以前,从通江县城开车到王坪需要一个半小时,自从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车后,车程缩短到了仅20分钟,大大方便了群众与游客。
改善交通是发展红色文旅至关重要的一环。行驶在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的道路上,两旁不时闪现文化墙、石刻标语、墙面彩绘等,这条路将红色文化完全融入了建设中,成为一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路。另一边,随着巴南高铁的开通,红色旅游专线紧跟而上,点对点线相连,进一步完成了通江红色景区旅游大小环线交通线路建设,“快进慢游”交通体系逐步呈现,红色文旅将大有可为。
下一步,通江将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后发振兴、富民强县的关键出路,秉承“红色+”发展理念,全力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红色引擎
平昌更新文旅发展新风貌
离开通江,记者来到平昌,登顶国家森林公园佛头山,这里坐落着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刘伯坚纪念馆和全国最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这是平昌红色文化旅游经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不仅承载着国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更成为平昌发展红色文旅的重要引擎。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一隅 周淼葭/摄
“纪念馆内陈列着烈士遗物1000余件,包括珍贵照片、遗物和亲笔书简等,系统地展示了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光辉一生和战斗历程。”刘伯坚纪念馆内,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吸引了参观游人驻足倾听。
与纪念馆遥相呼应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这里一共收录展示了来自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12大苏区的红军标语、红军漫画共1600余幅,展现出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周淼葭/摄
平昌充分利用以刘伯坚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平昌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出了包括红色文化讲座、红色主题展览等在内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未来,平昌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推动红色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巴中市在发展红色文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未来,随着红色文旅的持续发展和深度融合,巴中市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传承基地。这不仅将为巴中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更将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刊记者 彭志萍 周淼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