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县城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时间:2013-11-2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区县域经济面临的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滞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等问题,重视县城发展,增强县城的人口集聚、经济集聚功能,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上联城市下联农村牧区的桥梁作用,是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县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县城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推进城镇化,为实现县域农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县城是县域的人口集聚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增强,农村牧区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意愿不断增强,县城的人口增加,建成区面积拓展,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比如:准格尔旗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62.6%提高到2012年的66.6%;伊金霍洛旗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57%提高到2012年的67%。今后县城人口将呈现继续增加趋势,而人口规模的扩大,将提高县域城镇化的整体水平,改变县域人口的分布格局,为农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县城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牧区的桥梁,通过县城把城市文明和新技术新观念传播到农村牧区,带动农村牧区的发展。

  2、县城是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县城是县域经济的中心, 尤其是县域第三产业发展中心,在县域二三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准格尔旗的县城内有3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41.7%,从业人员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55.6%。伊金霍洛旗阿腾希勒镇第三产业注册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分别占全旗第三产业的60.8%、81.9%、79.2%。克什克腾旗旅游业发展和县城发展互动,经棚镇的餐饮、住宿、运输、工艺品销售行业快速发展,旅店、宾馆数量大幅增加,就业人数增长,吸纳人口能力增强。可见,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县城发展,特别是产城互动,可大大推动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县城是县域教育中心,部分县城正在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县城是县域教育中心,各个旗县的中小学,尤其是中学主要集中于县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的集聚,带来重要的外部效应就是技术的创新。全国百强县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正在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对其他旗县具有示范作用。目前, 准格尔旗有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研发中心等21个,建立了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大路基地等研发中心和基地,从2007年到现在引进人才120人,其中博士21名,草原英才5人,旗财政每年用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创新,进一步加快要素流动,对于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4、县城是县域消费中心,县城发展将促进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

  首先来自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拉动。比如:2012年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阿巴嘎旗、正蓝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7年分别增长 98.7%、99%、118%、98%,随着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层次进一步提高。其次,来自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消费增长。有研究表明,城镇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减少了自给性需求,增加了商品性需求,进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的增长。第三,农牧民消费水平提高,扩大消费。尤其是离县城较近的农牧民大多到县城消费,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县城的消费市场。第四,产业的集聚发展带动了县城服务业的发展。

  5、县城商贸流通较小城镇发达,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优化了县域就业结构

  随着农牧区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以及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回旗县找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县城成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行政事业单位招聘也为一部分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村牧区人口选择县城为落脚点,主要是县城距离农村牧区近,进入门槛不高,创业、就业、居住成本较低,尤其是比小城镇更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和较好的教育条件。其次,各个旗县对于就业高度重视,普遍采取了岗位征集、就业安置、就业培训、创业贷款支持、优先安排本地大学毕业生就业等政策和措施,增强了农牧区转移人口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6、部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提高了县城宜居性

  县城与县域内小城镇相比有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近些年来,各旗县县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用于道路、广场、博物馆、自来水、污水处理厂、住房、绿化等城市建设,效果十分显着。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县城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宜居性增强。同时,随着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降低了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产业集聚。

  二、县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与发达省区的县城相比,我区县城发展还比较滞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区县城人口集聚度不高。镇区人口平均为3.5万人,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只有17个,占24.6%。县城规模小,人口密度低,很难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带动作用。且多数县城职能单一,特色产业不突出,多数属于消费型县城。

  二是与县域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相比,一些旗县农畜产品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化水平低,因此对县域农牧业经济的带动力不足。

  三是医疗教育水平、发展机会与大中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影响了县城的人口吸引力。在一部分农村牧区人口进入县城的同时,县城里另一部分居民,包括一些高素质人才,流出县城,导致一些县城人口规模扩大与人口素质的提升不能同步,进而影响到县城的发展。

  四是县城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五是第三产业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因而影响了非农就业水平,导致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质量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滞留在农村牧区,无法实现空间和职业的转移,进一步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推进县城发展的对策

  1、突出特色,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县城

  针对我区县域面积大、人口少、密度低的现状,汲取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教训,我区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县城,打造县城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依据县域不同的资源、地理位置、市场状况等条件,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立各具特色的县城。县域的条件是多样的,县城发展模式也存在差异,除了一般县城的功能外,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展旅游型、边贸型、工业带动型、交通枢纽型、县城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型、农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模式的县城,避免小而全。将一些污染小、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向县城附近的园区集中,而不是分散在众多小城镇中,围绕绿色能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边境贸易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上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促进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增强以县城为中心的增长极,进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集约化。

  其次,县城发展要打破行政界线,充分考虑与城市关系。特别是离城市较近的县城,要与中心城市统一规划,其定位和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市紧紧联系起来,不可孤立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把产业发展纳入中心城市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之中的县城,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下都发展较快,反之,则往往发展缓慢。因此,要把县城发展与区域城镇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加强分工与协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进而更好地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壮大县城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县域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

  加快县域农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上半年,在全区经济总体上较为艰难的情况下,农牧业和与农牧业相关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受到的影响最小,对整体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对于县域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针对当前县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的问题,首先需对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放宽融资条件,降低进入门槛,加快其发展。在土地审批方面给予优惠,引导企业向县城附近集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而且因临近市场,降低经营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企业自身也要增加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区内外消费市场,进而带动农村牧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畜产品产量,提高质量。第三,抓住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契机,临近中心城市的县城要积极主动承接中心城市的农牧业加工企业,扩大规模,与县城其他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集群,增强集聚效应,将资源优势变为更大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

  3、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增强县城的人口吸引力

  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与大中城市的明显差异是当前县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人才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采取措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除了提高工资待遇,还要在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提供住房补贴,交付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等,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与区内外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小学结成对子,采取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提高教师水平,缩小地区间差距。送医务人员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培训,提升旗县医疗服务水平。

  4、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扩大县城人口就业

  县城的发展直接表现为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本质上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否则就只能是低水平的城镇化。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来看,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县域扩大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特别要重视第三产业中的非公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非公经济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适合农牧区转移人口就业。现阶段我区县城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是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并实现稳定就业。因此,落实完善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在土地、贷款、税收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构建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在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方面给予指导;发挥工商联的桥梁作用,构建政府与非公经济的沟通机制,切实为非公经济解决面临的实际难题;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上增加补贴性投入,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