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以综合体为名 新村建设再出发

时间:2013-01-2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2013年开年,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频频发声:

  1月11日,崇州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崇州桤泉片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200亿元,打造被命名为“水韵崇州·川西坝子”的新农村综合体;不久,蒲江也宣布,2013—2015年,将建设新农村综合体54个,计划入住农户13650户、42460人,实现新农村综合体满覆盖,聚居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55%以上……

  2012年底,四川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意见》:2013年,全省将累计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00个。成德绵作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主要城市,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都在前列。

  几年的摸索中,三地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新农村综合体核心是“综合”

  在安县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试点地之一方碑村,村委会是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聚集点:往前,是公交车招呼站;向左,是卫生站、篮球场;向右,是便民超市;往后,聚集了远程教育播放室、农民培训学校、蔬菜检测室、农村书屋等配套功能。

  什么是新农村综合体?绵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漆永照认为,核心是“综合”。不仅包括社会服务、产业、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和精神文化等内容方面的综合,更是要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实现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总体提升,“这是一个不断建设完善的过程,没有终结。”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成德绵三地的不少新农村综合体都带给了农村这样的改变:房子建得漂亮了,环境变得更好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快赶上城市社区的水平。

  无形的观念也在变。当安置区第一次有人聚集起来跳坝坝舞时,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村民陈文水还有些不习惯,“以前哪看到过这些哦!”住久了就发现,这样的生活很幸福。不久后,陈文水所在的安置区也要向城市社区学习,开展居民自治。

  更令人兴奋的变化在产业上。综合体建起后,方碑村搞起万亩蔬菜基地,2011年实现的产值就超亿元,农民收入人均增加了3256元;幸福村准备将节约出来的土地作为集体资产公开招商,所得利益将用来给股民分红……

  目前,成都已将二三圈层14个涉农区(市)县作为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成都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实现全域启动;德阳在什邡、绵竹、罗江全县整体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在绵阳,已初步建成18个新农村综合体。

  产村相融才是综合体目的

  新农村综合体是针对新农村建设方式的一次创新探索,建设过程中难免遭遇问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就提出,“在目前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投资方比较单一,大都为政府投资。”

  安县农委工作人员已经感受到投资单一的压力,“基本上没有社会资金的参与。”他们担心,如果投资方式不改变,要进一步扩大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范围,政府的财政压力会很大。

  除了资金投入方式外,综合体内如何更好实现产村相融也是一大难题。

  四川省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意见》提出:到2013年,全省将累计建成新农村综合体 300个,新农村综合体内的农民收入与所在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2以内;愈到后期,差距将愈小,最后持平。

  要缩小差距,产业发展是关键。“不少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人才上的缺失就难补平。”德阳市农工办政策调研处处长董学军认为,应该想办法把这部分人吸引回来搞产业。

  即使有了现代产业基础,利益链接机制如何跟上也待解决。漆永照说,“有些地方,产业是企业的,新村是农民的,容易形成两张皮。企业进驻农村,农民只是简单打工,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

  顶层设计为综合体添动力

  从顶层设计入手,成为成德绵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

  已启动编制的《温江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引入城市规划理念,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建设模式、风貌特色、重点环节等内容,计划通过3年时间,在全域范围内分层次、分类别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0个。

  据了解,成都、德阳、绵阳都在从全市层面编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总体规划。这意味着,各地对综合体的认识将更加准确,思路更加清晰。

  资金结构如何优化?郭晓鸣建议,各地要抓紧建立相关的投融资平台和土地流转平台;漆永照更关注如何盘活农村既有资源,要把土地等资源盘活为资金或者股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但前提是要完成土地确权颁证。”

  要让企业参与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必须让企业看到盈利点。

  不久前,崇州开建的新农村综合体中,社会资金所占比重超过了当地政府投入,“我们引入的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很大一个原因是看中了我们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机制,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打造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负责综合体建设的指挥长万朝银说,这种方式下,农民的土地不是简单流转,农民在产业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将有所提高。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