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以人为本 平武“万名群众进城镇”助发展

时间:2024-11-11 15:31:13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平武县城全景(胡宇/ 摄)

四川省平武县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历来多自然灾害。很多村民居住在地质结构复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高山深沟区域,这些地方偏远分散,各类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防灾抗灾能力弱,普遍存在行路难、生产难、就医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生产发展、村民生活改善,甚至还威胁到部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民族工艺(织腰带、擀毡帽)

近年来,平武县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大力推进“万名群众进城镇”专项行动,把群众从高半山和受灾风险大的区域搬出来、从“一亩三分地”里解放出来,引导群众在城镇就业、生活,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安全系数,又有效铲除“险根”、拔掉“穷根”,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既有效增强县城和中心集镇产业与人口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产业提质加速带来发展红利,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加速平武建成成渝地区生态产业高地,又减少生态脆弱性和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筑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两山”理念转化;既通过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厚朴产业园(胡宇/摄)

“三度”推进,让群众下山进城

强化领导,工作推动落实有力度。平武县成立了“万名群众进城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推进该项工作,各乡镇分别成立了工作推进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并明确相关部门、乡镇工作职责,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逐户制定任务清单,及时跟踪掌握搬迁群众动态及困难,逐一化解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应搬尽搬,推动群众搬迁撤离有速度。组织全县乡镇、部门及群众代表召开“万名群众进城镇”动员大会,整合县、乡、村三级力量全覆盖走村入户,开展座谈交流、政策宣讲,全面了解掌握群众搬迁存在的顾虑和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台账,在后续政策制定中加以研究解决。在此基础上,统筹省、市、县相关资金,出台“万名群众进城镇”农户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政策,设立贷款分险基金,制定贷款分险基金和贴息管理办法,实施搬迁群众购房建房“2+2”贴息贷款补助政策。同时多措并举解决房源和规范建房降低成本,累计梳理县城待售商品房735套,闲置公产房159栋、农村闲置安全农房155栋、安居房91套,以低于市场价向搬迁群众销售,让群众搬得出、进得来、住得好。

用心用情,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有温度。平武县出台了农户搬迁保障政策,确保搬迁群众现有户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生产资料等权益“三不变”,打消群众顾虑,全力保障“菜篮子”,利用县城周边闲置土地,实现搬迁群众有地种、有菜摘。同时,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核查等方式,做好已搬迁群众的信息核查,常态化开展看病就医跟踪式服务。并搭建搬迁群众子女就学“绿色通道”,积极做好就学保障,设立就业帮扶服务平台,开展适用型技能培训,全力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响岩清水村万亩蜜桃基地

健全机制,让“新市民”幸福感拉满

用心用情再引导,让群众打消顾虑。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进群众“心坎里”,打消群众顾虑与负担,打通群众认识堵点,充分激发群众搬迁热情。同时,用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事实帮助群众真正明白和理解“只有搬迁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用已搬迁群众的安全对比未搬迁群众的危险,从而转变群众思维,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落实好“一对一”联系机制,定期梳理搬迁后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情况,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个案化、精准化制定帮扶措施,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实际困难。

坚守责任担当,让“进城” 方案更加优化。各级干部认真落实平武县“万名群众进城镇”相关政策,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法,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搬迁群众实际困难,切实做到“群众有反映、政府有回应”。在此基础上,将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老旧改造规划等进行全方面梳理,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实施,避免“一刀切、简单化”,同时整合道路交通、水电气网、绿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一体推进建设。

细化保障措施,让群众搬出“新生活”。加大资金拨付力度,督促银行加快贷款发放进度,加快推进搬迁验收进度,灵活掌握验收标准,规范建房降低成本,以“保姆式”服务确保村民能“物美价廉”“保质保量”完成新房建设。同时积极复垦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力招商引资,增加土地利用率,变小农经营为集中、集约化经营,实现产业化发展,真正解决经济基础问题和原乡生产资料的变更及增值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进城群众素质,增加生活技能,做好后续保障,进一步落实“菜篮子”政策,配以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让“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现实问题转变成城里“上学好”“看病好”“就业好”。

促就业增收,增加群众幸福感。加强包容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进城镇群众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完善社区运行机制,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强“新市民”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持续开展春风送岗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等专场活动,同时鼓励进城镇群众积极创业,从根本上解决“新市民”的就业和经济收入。同时,按照搬迁户的实际农业需求,全面恢复洪灾损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需求,可以考虑在原先的农村种植土地附近修建“安全应急小屋”,供村民在非汛期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产业。

生态资源赋能,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坚持“中心带动、禀赋相似、民族融合、规模适度”的总体规划,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飞地抱团型、股份合作型、实体经济型”的“一核四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深化城乡融合,实现村民共富。依托县域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全力实施“生态+”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林业产业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整合闲置资源,带动企业产业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强化生态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品民宿走廊建设,把乡村旅游同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统一起来,兼顾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山水、物产、文化,融合三大产业,将产业规模做大、品质做优、品牌做响,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何春兰  系中共平武县委党校,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平武县委党校提供)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