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作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拥有近60年开发建设历程。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3.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01.2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口径增长3.9%、6.9%。
攀枝花市西区全景 王禹豪/摄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全市现代化建设底部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在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共同富裕试验区“双试验”的加持下,攀枝花市正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高质量工业项目建设,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产业牵引,“一盘棋”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高水平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23年,钒钛产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产业,钒钛、清洁能源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组建30亿元的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编制实施全国首个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攀枝花氢”实现跨市州槽车运输,当升蜀道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首期一阶段项目点火试生产,年产20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36.9%……
紧盯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中国钒电之都的新目标,全市三区两县协同共进,着力构建“2+3”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奔向共同富裕!
01
钒钛高新区:
新质生产力助创世界级产业基地
作为我国唯一以钒钛金属材料产业命名的国家高新区,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当前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加快构建以钒钛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为主导带动的“2+3”产业体系,推进钒钛新材料产业园、氢能示范产业园、钒储能产业园建设。
今年刚揭牌的氢能产业园区 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攀枝花市钛、钒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钒钛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之首,目前已打通从钒钛磁铁矿采选冶到钒钛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以此为依托,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具有强劲的产业构建力、产品创新力与市场引导力,打造世界级钒钛园区指日可待。
高新速度 打造攀西未来的“灯塔工厂”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来到位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的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升蜀道公司”),入眼处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另一边,首期一阶段的磷酸铁锂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试生产,从原料入库到产品生产、检测,再到成品出库,全程自动化作业,人工只需监控、取样和辅助运输。
“我们主要生产的是磷酸铁锂,它以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不含镍钴稀缺资源等优势占据了我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前景广阔。”当升蜀道公司行政管理负责人周辉龙向记者介绍,当升蜀道公司由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蜀道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落地攀枝花,首先是因为西南地区在全球布局上处于空白区域,其次是看中了攀枝花丰富的水电能源。
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于2022年底签约,2023年初注册当升蜀道公司,1—7月完成项目规划,8月22日开始土建施工和首批窑炉设备进场,11月30日实现厂房封顶,12月28日开始窑炉设备点火调试。2024年4月18日实现首批量产品下线,截至7月5日,公司全线产品已实现产值超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可实现产值超20亿元,利税超0.5亿元。
一系列时间节点彰显出的高新速度背后,是当地政策支持、流程简化、服务到位的优越营商环境的加持,是钒钛高新区以投资放心、经营安心、政策暖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的具体呈现。
未来,当升蜀道公司将依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建设具有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智能化特征的智能工厂,并将之打造成攀西地区“科技、绿色、零碳、智慧”的灯塔工厂。
创新驱动 为老牌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记者在本土老牌企业攀枝花市海峰鑫化工有限公司看到,钛白粉自动包装车间布置着智能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成品车间里,装卸车来回穿梭,将一袋袋钛白粉运往装货区。
公司高级技术工程师马明建告诉记者,成立于2006年的海峰鑫公司投身钛白行业已经12个年头了,公司于去年通过天伦系破产重整项目,完成了钒钛磁铁矿开采—洗选加工—钛白粉生产全供应链业务布局,目前拥有13 万吨/年钛白粉生产线,配套有2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及3万吨/年饲料级一水硫酸亚铁生产线。
与此同时,海峰鑫公司持续在钛白粉“钛—硫—铁—钙”循环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坚持变废为宝,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与科研院所、环保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持续投入近亿元。在废酸浓缩、连续酸解、连续结晶、三废治理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改进工作,夯实企业生存基础,目前在能耗降低、产能提升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省绿色工厂示范企业、四川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四川省30家(攀枝花唯二)低碳化培育企业之一,海峰鑫公司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布局氢能 产业集群从攀西发力
与钒钛新材料与钒储能产业不同,氢能示范产业园于今年4月刚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攀枝花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取得一大新突破。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00亩,用于扩大工业副产物制氢规模,推广电解水制氢技术,布局氢能应用示范场景,延伸氢能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将构建起集生产、制造、储运、应用、消费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
钒钛高新区牌坊门头 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园区目前已建成攀西地区首条制氢示范线、第一条商用输氢管线、第一个加氢综合能源子母站,可示范运营10辆氢能源公交车。未来,园区将重点推进建设氢能及碳中和联合创新中心攀枝花分中心、光伏发电耦合绿氢制取项目、氢燃料电池生产线、钛双极板生产线、PEM电解水设备生产车间、分布式光伏发电绿氢工厂、氢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整车招引、氢能科普中心、10t/d氢液化工厂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伴随着“2+3”产业体系的进一步构建,钒钛高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风向。为此,钒钛高新区全力以赴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以优质的承载平台,打造投资放心的创业沃土。钒钛高新区建成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省级创新平台53个,全方位支撑企业创新研发和技术攻关。同时以公平的法治力量,营造经营安心的发展环境;以精准的有效扶持,打造政策暖心的投资洼地;更以高效的工作流程,提供办事顺心的优质服务。
钒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钒钛高新区将继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任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02
东区:新质生产力夯实幸福底色
阳光花城,幸福东区。
东区,为攀枝花市的“首善之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43.80%,再度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之一,东区的钒钛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是四川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攀枝花市东区城区一角
产强、城优和人民幸福,这是攀枝花市东区区委书记凌永航带领41.3万东区人民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的三个目标。
在产业的坚实支撑下,共同富裕试验在东区乘势起航,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建引领社区经济发展促共同富裕指导意见(试行)》,设立共富种子基金,带动23个社区经济组织上半年实现总营收604.8万元,恒德社区、新源路社区等共富基本单元逐步见行见效,东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共富探索中稳步提高。
产业转型升级,链条式、集群式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作为产业支撑的“3+2”现代工业体系,东区的新质生产力正快速发展,撑起幸福东区的美好未来。
攀枝花市东区城区
从工业基地到区域中心城区
攀枝花市以花命名,以工业立市,钢城是其内核。以世界第一的伴生钛资源储量和世界第三的伴生钒资源储量,攀枝花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炳草岗,曾是荒草丛生、人迹罕至之地,后来伴随着工业兴起,一跃成为攀枝花市最繁华的地方。作为东区的老城区,2022年,“复兴炳草岗”行动实施,望江、大梯道等片区进行优化和更新改造,众多口袋公园的建成让老城区焕发新颜。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记者看到,新一轮绿化行动正在东区大力推进,城区花团锦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亮丽。当下,东区扛起美丽攀枝花建设主城区担当,全力推动阿署达花海、东华山体育公园道路沿线景观节点打造等项目,一个闻者向往、来者依恋的城市新区正不断刷新攀枝花的城市高度,吸引外地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一方面,东区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攀枝花,记者见到不少来自云南、贵州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更多的人才选择攀枝花,使攀枝花市成为全国少有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吸纳力与聚集力强劲,在西部偏远地区一枝独秀,表现十分抢眼。
“智改数转”推进能源智能控制
“智改数转”,向“新”而行。2024年以来,聚焦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智改数转”,推进两大试验区建设的攀枝花市走在了“智改数转”的前列。
8月20日,记者来到攀钢钒能源动力分公司,在集控中心见到技术人员利用“智能调度中心”精准监控水、电、风、气(汽)等能源介质的精彩一幕。
攀枝花市东区城市商业区一景
在700多平方米的机房内,几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断闪现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技术人员说,能源动力分公司相当于攀钢钒的动力心脏,屏幕上显示的都是生产前端传来的实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后方能源供应中心就能为前方精准、安全地提供能源动力供应。
攀钢钒能源集控中心副经理万利平介绍,通过实施“智改数转”,每年利用余热、余能的发电量从14亿千瓦时提高到22亿千瓦时,能源转化率从22%提高到40.6%。
在攀钢钒公司,以往炼钢厂产生的冲天蒸汽已变成了袅袅白汽,每天还能发电10万—14万千瓦时。
2023年10月,《攀枝花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布,提出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工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在东区,“智改数转”的进程明显更快,传统优势产业正加快发展,钢城集团信息一体化、银山钛钢MES系统建设等项目试运投产,攀矿5G+全链接智能采矿、龙佰丰源能源管控平台系统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入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
同时,围绕建设“3+2”现代工业体系,2024年上半年,东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2.2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约50亿元,尾矿全粒级深度回收利用、攀钢钒焦炉节能环保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徐家沟铁矿地下开采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深入实施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加快切入新赛道新产业
在东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落地生花。水光氢储等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银江水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氢能示范应用等项目,致力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站13座、总功率8615kW,银江镇成功纳入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试点名单,与四川攀钢梅塞尔集团及中国石油攀枝花分公司达成制氢、加氢合作意向,成功签订目伦年产26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等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
银江水电站位于金沙江干流中游末端的攀枝花河段,为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最后一个梯级,总投资达60.4亿元。该项目为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9.02亿元,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累计完成80%。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5.5亿kW·h,将极大促进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城市取水条件和防洪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水景观逐步凸显,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东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南山实验学校、攀枝花市十九中小龙箐学校等7个国有闲置屋面打造建设,装机容量4361.34kW,总投资5270万元。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925万元,已建成十九中小龙箐校区、高梁坪污水处理厂等9个点位,正在推动实施2个点位建设,拟装机容量650kW。项目建成后,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将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银江50000kW集中式光伏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谋划打造“低空+”医疗救援、防灾减灾、治安巡防、教育体育、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场景应用,探索建设航空飞行营地,致力于推动东区成为全市低空经济先行先试区。
东区作为攀枝花市的核心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以新求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展现主城区担当。
(攀枝花市东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03
西区:抢占新质生产力“蓝海”
“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夺煤保钢”……“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市西区烙下了重重的“煤”的印迹,曾为攀钢源源不断地输送煤炭、电力、水泥和石灰石等,是其最重要的后方保障区。
攀枝花市西区全景 王禹豪/摄
如今,西区退煤求“新”,向“新”求变,逐“质”前行,“工业强区”战略正日见成效,煤焦化及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钒钛钢铁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五大产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抢占新质生产力“蓝海”。
2024年上半年,西区实现GDP49.91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居攀枝花市前列;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产品销售率达99.4%。
“西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之路,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7月15日,攀枝花市西区区委书记胡昱冰前往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调研并督导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时如是表示。
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文丽云/摄
拔节起势,转型追赶,13万西区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打好“翻身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疾行,实现追赶跨越式发展。
快速切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蓝海”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动工业项目突破见效,耕耘共同富裕‘新动能’……”2024年2月,西区区长尚滟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摆在首位。
时不我待,志在必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西区产业转型突破的重要方向,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引进落地。
中农绿电40条化成箔生产线、钢城集团高分子产业基地、蜀盛交通高速公路养护与智能制造基地、望伦10万吨新能源石墨材料……2024年,一批高端智造产业迅速上马,落地生根。
8月20日,记者走进钢城集团高分子产业基地,工地上挖掘机轰鸣,厂区内一栋工业大楼拔地而起,工人们正紧张地赶着工期。
钢城集团高分子产业基地负责人说,集团非常看好高分子材料的未来,“我们引进国内先进工艺技术,配置先进工艺装备,建设6条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攀西地区装备水平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专业化高分子产品生产基地,实现高分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在西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攀枝花中农绿电电子科技公司的生产基地也在紧张建设当中,这里将投资建设40条化成箔生产线,年产1400万平方米中高压化成箔,为西区电子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攀枝花市西区委书记胡昱冰(左二)率队调研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张星月/摄
截至目前,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已聚集新能源企业8家、新材料企业21家,包括氢能、光伏、天然气等生产企业,着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和氢能产业集聚区,加速切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蓝海”。
绿色循环变废为宝
攀钢集团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大型钢铁企业,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钢铁钒钛企业集团。
依托攀钢集团,已形成一条从钢铁生产、销售到固废处理的完整的产业链。绿色循环变废为宝,攀枝花市泓岩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8月20日,泓岩科技公司厂区内,高高耸立的回转窑、凌空架设的粗大钢管道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耀眼夺目,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是处理攀钢集团工业固废的大型基地。
“公司是自动化生产,每道工序都经过了环保部门的严格审核,数控中心只需要很少的人员操作。”泓岩科技公司厂长尹银兵说。
公司以攀钢高炉灰为主要原料,生产次氧化锌和还原铁粉,其中,次氧化锌销往汉源县作为下游深加工原料,还原铁粉销往周边的钛白粉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高炉除尘灰生产次氧化锌”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采用的“预分选工艺”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充分利用低品位高炉除尘灰的生产工艺。
尹银兵介绍,公司是全国首家利用回转窑对高炉瓦斯灰和除尘灰提锌提铁环保项目示范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在同行业居于前列。2019年至2023年间,企业已累计消纳高炉灰37.8万吨。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技术升级进步,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攀枝花市西区泓岩科技公司高高耸立的回转窑 车文斌/摄
推动新质生产力拔节起势
西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以泓岩科技公司为龙头,绿色循环、变废为宝的示范效应已在西区显现,并推动西区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西区已汇聚了泓岩科技、聚钛科技、高晶铸造等企业,推进电炉灰、高炉渣、废钢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在西区,记者看到,四川绿鑫鼎碳业公司的25万吨煤焦油项目已完成厂房用地平整,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项目总投资20.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32亿元。此外,西区还引进了望伦10万吨新能源石墨材料、2万吨五氧化二钒、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等重点项目,推动西区产业转型进入新阶段。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引进氢能车用电池和氢能装备、钒钛合金、锌合金、纳米碳酸钙等领域新材料产业,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西区铆足了劲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住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机遇,正着力引进鼎智新能源、银河化学等企业,将钒、钛、铬、锌等特色资源创新开发利用进行到底。
一个曾经“一煤独大”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全面进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04
仁和区:走出特色共富路
作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重要枢纽,依山伴江的攀枝花市仁和区正抢抓攀枝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工人正在生产操作 美斯特光电公司供图
目前,仁和区大力发展钒钛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延伸布局周边产业发展功能区,探索设立跨区域的产业合作平台与产业园区,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路。
光电信息产业集链成群
工业当先,制造为重。8月下旬,《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时隔一年半后再次来到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光电产业园,睿恩光电、美斯特光电、中顺半导体科技等头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正酣。
“我们总部在深圳,2023年底才落户仁和,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从进厂装修、设备安装到开始投产,我们只用了100天。”中顺半导体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高真介绍。
丰富的水电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愈加完整的光电产业链条让行业先锋汇聚一处抱团发展,优越的营商环境也让公司更省心省力。
不难想象,中顺半导体科技在这样的速度之下顺利投产,离不开仁和区优良的政务环境与完善的要素保障。被仁和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来的还有美斯特光电等企业。
“攀枝花具备土地、用工、用电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地区成本优势明显。”美斯特光电的行政部经理沈兰告诉记者,自从2020年底落户园区后,企业发展顺风顺水。在当地政府和园区的帮助下,企业以打造攀枝花为中心,辐射川渝云贵以及东南亚市场的LED全产业链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核心定位,实施高端资源整合,系统板块集成,积极培植和配置优势资源。目前,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市场均名列行业前茅。
美斯特光电公司生产车间 美斯特光电公司供图
同样,这些头部链主企业也为园区带来了巨大的招商影响力,仅计划招引的LED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企业就有30余家,园区活力持续上升。龙头带动、集群配套、链式发展、区域协同的发展模式,将为仁和区构建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社区集聚发展建成共富样板
离开园区,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的渡口社区,这个面积8平方公里、拥有2万余人的大型社区是在2020年5月才从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的。
记者看到,社区委员会服务大厅暖黄色的外立面与社区色调融为一体,周边的绿化林木带来清雅幽静。渡口社区党委书记熊昌文对社区的发展如数家珍,他说,虽然是2020年才转变为城市社区,但锁定发展汽车服务业其实从20年前的2004年就开始了。他回忆说,最开始只有个别村民从事二手车销售业务,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范围逐渐扩大,这些吃螃蟹的人都变成了小老板,产业逐渐集聚起来,不少外地的车企4S店也跟风入驻。
仁和区航拍
针对这一良好态势,渡口社区没有任其自然发展,而是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瞄准汽车服务产业,创造性提出了“集体牵头、干部带头、群众自筹、自主拆迁、自主安置、共同致富”的发展模式,经过三步跨越,带动形成一个投资金额达126亿元、年销售额100亿元、年纳税额3.6亿元、从业人员达3.1万人,集汽车销售、零配件、上户、检测和二手车交易等于一体的攀西汽车产业服务业集聚区。
除此之外,渡口社区还编制了《汽车集聚区发展规划》,设立了公共服务中心,为集聚区企业及人才提供一站式审批、创业孵化、投融资等服务。与此同时,规范议事决策、工作协调、信息报送、项目管理等工作机制,极大地发挥了社区的规划引导作用,避免产业建设重复投入、无序竞争,形成各板块定位明晰、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起到了政企双向推动作用,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渡口社区已经从汽车贸易到综合性服务业,以裂变式增长,快速形成一个全链条、规模化、集约型的高能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了产业转型、经济跨越、群众增收的共富愿景,打造出区域协同的共富样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两次走访仁和区,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当地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谋篇布局和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以上述提到的光电信息产业为例,其正是从一座工厂到一个园区,再到一个产业集群,完成了从无到有再逐渐壮大的嬗变,也奠定了仁和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基础。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光电信息产业园现已覆盖LED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PCB线路板等10余种产业类型,今后还将不断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左右端配套生产企业聚集。
仁和区航拍
产业谋划之外,仁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惠企政策、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也下了大力气。根据仁和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差异化、互补性、针对性强的地方性配套扶持政策,并动态调整《仁和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发挥保障作用。同时,政策进企服务切实解决了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福利。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也是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行的,尽量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仁和区发改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仁和区的政务服务水平。接下来,仁和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实干力量,因地制宜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实践仁和样本,为推动攀枝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仁和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攀枝花市仁和区发展改革局提供)
05
米易县:强化“新质”载体
建成单线设备国内最长的双推板窑,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更优保障;配备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制氮机组,安全生产和环保水平显著提升。近期,《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米易县的攀枝花劲丰钒钛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企业强化新设备新技术投入,提高生产能力。2023年,已投运的两条生产线产值就达3.8亿元。
米易县发改局、经信局到龙肘山风电场调研 黄世涛/摄影
近年来,米易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米易县第二产业增加值43.43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2.05亿元,同比增长17.6%。
新产业方兴未艾
作为以生产钒氮合金为主产品的企业,攀枝花劲丰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的下游企业是鞍钢、武钢等大型钢厂。“钒氮合金是生产特殊钢材的添加剂,能够增加钢材的硬度、韧性以及延展性。”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王洪林向记者介绍。
为了保障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劲丰钒钛打造了单线设备国内最长的双推板窑。此外,还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制氮机组——过去传统的制氮方式要使用氨气,新的制氮设备通过空气提取氮,既安全也环保。得益于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目前劲丰钒钛3条在运生产线年产能达4500吨。
九江钒宇将新项目落户到米易,有其自身的考量。“一方面是更靠近原料地。企业生产钒氮合金的原料来自攀枝花的炼钢企业。过去,九江钒宇要将原料从攀枝花运到江西九江,生产的产品又要从九江运往全国各地。现在靠近原料地就近生产,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劲丰钒钛相关负责人说,“当地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米易县经信局相关人员说:“我们通过服务专班为项目提供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等全方位支持,服务项目加快落地运行。”劲丰钒钛签约后两个多月就开始试生产,仅半年时间就实现投产。还有攀枝花安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锂生产项目,该项目签约后,仅用3个月就全面完成了安评、能评(省级)、环评等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同样展现了“米易速度”。
米易县发改局、经信局到龙肘山风电场调研 黄世涛/摄影
近年来,米易县在新能源领域也迅速突破。2023年初,投资4.5亿元、位于米易县境内的中广核攀枝花米易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龙肘山风电场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50MW,目前已投运20MW。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向电网供电1.5亿千瓦时,同时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72万吨。“清洁能源项目前期合法合规手续较多,电力送出线路建设涉及征地拆迁,大型风机设备运送也须解决交通问题……”龙肘山风电场场长杨攀介绍,米易县发展改革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到省发展改革委“跑”相关手续,与自规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协调,牵头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
抓项目支撑有力
重大项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县域层面,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可以集中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企业提档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项目作为载体的支撑作用。今年以来,米易县做细做实重点项目的谋划和推进,以发挥重点项目支撑引领和导向示范作用。
记者从米易县发展改革局了解到,该县建立了“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专班、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由县领导、各责任部门组成项目协调工作专班,定期深入项目现场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配套建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米易县2×10万吨年钒钛球团用煤基辅料生产线项目 米易县发改局供图
项目储备是基础,米易县在谋划储备项目上强调“抢先机”,提前协调部门梳理项目储备库,加强储备项目把关审核,加快前期审批工作,确保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项目推进是重点,米易县严格落实“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每月一盘点”调度机制,每周县政府分管领导对所挂项目进行监测研判,每月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商会,定期盘点调度,通过“晒项目、比速度、找差距、传经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为确保项目加快落地见效,米易县将项目要素保障作为服务重点,印发了《米易县惠企政策专窗和企业服务专区建设实施方案》,组建惠企政策和企业服务专区服务专班,设立惠企政策专窗,聚焦项目前期手续、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立项批复、能耗、招投标等手续办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保姆式”服务重点项目,全过程指导服务企业有序办理前期要件,加快项目落地进程,通过服务的高品质助力项目建设的高效率。
米易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做实企业帮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要素、原料、基础设施的保障和弃水电量消纳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通过组织召开“智改数转”现场培训会和供需对接会,开展“智改数转”线上+线下活动,指导规上工业企业抢抓当前国家、省、市政策,积极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聚焦项目提升服务,强化载体支撑有力,米易县工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36.65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技改投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21%。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投产,正在为县域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米易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06
盐边县:农旅产业“创”出精彩
今年,攀枝花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在攀枝花市的总规划下,盐边县不断通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性策略,激发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业向新、向高、向上进阶,不断从传统生产力中孕育和催生新的活力。
大面山分布式光伏项目 罗梓毓/摄影
以文旅著名的昔格达村进驻无人机产业,现代化农业下的芒果产业链蒸蒸日上,大面山分布式光伏项目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生根……位于攀枝花东南部的盐边小城,正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书写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篇章。
科创赋能“文旅尖子”
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幅画,那么改革创新就是最好的画笔。
“自从村里发展起了文旅产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许多,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10多年来,红格镇昔格达村通过盘活闲置房产建成精品民宿,利用当地特殊的泥土自然资源制作精美工艺品,深挖文化底蕴,成功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
从农业大村到旅游新村,从脱贫迈向共同富裕,从寂寂无名到获得“全国文明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等殊荣,数年来,盐边县昔格达村这座以“稀泥疙瘩”命名的小村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中,逐渐成为集康养、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田园旅居康养村。
2024年上半年,盐边县接待游客4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6亿元,保持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在文旅板块,盐边县已交出高分答卷。
为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盐边县引入以无人机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产业,自此,雨燕航翼通航科技集团扎根盐边县红格镇。
四川雨燕航翼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消防无人机熄灭山火 雨燕航翼供图
记者来到四川雨燕航翼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远程操控无人机日常巡检。“前两天山里突发泥石流,我们的无人机迅速抵达了现场并绘制3D模型图,模拟现场灾害情况,为盐边县自然灾害治理和防控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工作人员说。
此外,雨燕航翼还同盐边消防达成战略合作,在重点森林防火区域部署了无人机AI自动报警系统,在全天候日常安全巡检中,一旦监测到火情立刻自动出动灭火无人机,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化解了70余例火情。
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也展现出巨大潜力。除了向雨燕航翼订购农作服务,不少种植户主动报名学习无人机操作,并逐渐发展为自己的副业。
在红格镇昔格达村,村民王大哥操控着无人机为农作物喷洒肥料,短短十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原本需要人工半天才能完成的工作。
这种高效、省力的作业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源,还提升了作业效果。经过口碑推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选择采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灭虫害,有效助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产业大有可为,电力巡检、治安管理、商用演出、研学培训……无人机正成为推动盐边乃至攀西地区生产力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无人机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产业正迅速改变着盐边县的生产方式,一条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逐渐形成,无人机“飞”出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现实。
“小芒果”成就大产业
创新迭代贡献“盐边经验”
9月,攀枝花芒果迎来最瞩目的黄金季。
在盐边县金河村的锐华芒果基地,一个个芒果挂满了半山腰的枝头,技术人员正忙着对芒果进行品质检测。技术人员介绍:“这是我们芒果创新工程中心研发的新品种‘锐华3号’,口感更好、坏果率更低。”
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产业创新和迭代升级就是攀枝花芒果的核心竞争力。攀枝花芒果有别于海南芒果、台芒,是晚熟品种,越是海拔高成熟越晚,一直可以收成到冬季。
攀枝花锐华金河晚熟芒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罗梓毓/摄影
近20年来,攀枝花盐边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芒果种质资源圃,长期开展芒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选育工作,相继研发出轮枝结果、推迟花期等栽培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体系。
这使得攀枝花芒果从时间、质量、收益上均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芒果产业已成为攀西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新品种的选育需要15年的时间。”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钟杰说。20年的坚持,盐边芒果的优质品种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攀枝花芒果创新工程中心已联合培育出以“锐华3号”为首的17个芒果新品种,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攀育2号”,在2021年通过了全国热带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植物新品种审定。
在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市场战略的深度融合下,小小芒果构成了品牌估值为42.53亿元的大产业(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芒果已经成为攀枝花一张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
面向未来,芒果产业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在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导向下,预计到2025年,攀枝花将“攀果”品牌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前50名,品牌价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追“新”逐“质”,盐边县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城区,为攀枝花市乃至全省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盐边经验”和“盐边智慧”。
本刊记者 杨彪 车文斌 周淼葭 黄世涛 罗梓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