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土家织锦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路

时间:2024-05-27 15:04:44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土家织锦作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土家族人特有的传统工艺,是土家族人民劳动智慧结晶,更蕴含着深厚土家文化、土家族民族精神。通过创新土家织锦传承途径、工艺技艺,打造立体、活态的土家织锦传承、创新系统,将土家织锦非遗发展与和谐乡村、美丽乡村融合,凸显乡村非遗资源优势,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土家织锦概况

土家织锦,在土家族语中称为“西兰卡普”,它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土家织锦是中国少数民族土家族独特的手工艺品,代代相传至今。土家族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多山丘、丘陵、河谷等地形,气候多样化,这为土家织锦的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与灵感,同时土家织锦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土家织锦的发展得益于其与外界的相对隔绝,使其得以保留并不断传承发展。土家织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土家织锦之特点。一是原生性。土家织锦大部分原料是当地居民运用原生态材料织造而成。传统西兰卡普是用蚕丝和棉线织成的,而蚕丝和棉线大都是当地居民自给自足的,因此也称为“土丝”“土线”。其原生性体现在从采桑、编织到生产的每个过程都是手工完成,每一幅土家织锦作品都充满着土家族人独有的智慧与情感。虽然织锦原材料不断丰富,但土丝、土线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富有原生价值。

二是独特性。土家织锦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具有独特的纹样和色彩搭配。土家织锦的纹饰常常以自然景物、民俗文化为主题,图案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同时,土家织锦还运用了特殊的染色技术,使得织锦的颜色鲜艳亮丽,图案立体感强烈。这些特点使得土家织锦在艺术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各类展览和博物馆收藏的热门艺术品。

三是多样性。织锦艺人技艺手法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简化形体的创作手法,即采用如同美术中的简笔画,只大致勾勒出其形体或者骨干即可,形成一种形态美。第二种是平衡对称的表现手法,织锦艺人在制作中大都喜欢讲究对称性,如“囍”字、“桌子花”等便是常用的图案样式,更加具象化。第三种是连续性的表现手法,比如“二十四勾”“大刺花”等图案样式,通过菱形的方法使作品更具有灵动性。第四种是几何形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多用于制作动物类的图案,如“猴子花”,这种方法可以使图案更加具有特征,更加丰富化。

土家织锦之功能。一是装饰美化功能。土家织锦主要是使用旧式斜织机织造,经过纺线、捻线、倒线等12道工序,过程十分繁琐,十分精细,最后通过“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所制成的图案花纹达900多种。同时土家织锦也因其技法和美观度多制作为围巾和西兰卡普壁挂等生活装饰品。尤其是西兰卡普壁挂,将此物放于房间内,会使整个房间散发出雅致和独特的韵味,土家织锦通过具有民族特点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二是情感表现功能。土家织锦以黑、红为主基调,再加之多彩的装饰风格,最终形成令人赞叹的西兰卡普壁挂。而黑、红色是古代巴人崇拜的艺术风格,《后汉书·蛮西南夷传》就有所记载。所以作为古代巴人后裔的土家族人,对其先祖具有潜在的民族情感,通过西兰卡普的制作,寄托对先祖的强烈情感。除此之外,其图文也表达了对先祖的图腾崇拜。如将西兰卡普上的虎纹称为“斑布”,就是土家族人在物质文化上对先祖的浓烈情感的精彩体现。

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土家织锦不仅传承了土家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还不断融合了其他区域的文化,比如土家西兰卡普的“福”“喜”等汉字的织锦图案,就体现了汉土文化的交流融合;比如技法上采用的“通经断纬”就与苏州宋锦极为相似,这也体现了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发展。正是文化的融合交流,让土家织锦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它是历史文化传承和交融的充分展现。

土家织锦传承之困境

市场竞争力弱。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工艺品进入市场,因其工艺简单且成本低,颇受大众喜欢,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大。而土家织锦更着重于传统记忆,由于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使得其功能性作用没有随着生产发展而得到提升,其市场影响面变小,竞争力降低,从而使其传承面临断代。

创新难度大。土家织锦更多是老一辈仍在坚持的技艺,而他们受限于地理环境、信息交流和自身能力,无法进行织锦技艺创新。加之传统的土家织锦样式和图案已经成熟,在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同时又要尊重传统文化的原则下,如何进行创新成了一个难题。

传承难度大。如今,许多土家青年人进城工作生活,当地常住人口大幅下降,导致土家织锦传承人口稀缺且分散。同时,土家织锦属于较精细的手艺活,需要专业人员教授且自己用心体会才能掌握。但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难以静下来用心体会非遗文化背后的精深。许多青年人认为织锦工艺繁琐,挣钱费时费力,更愿意外出打工赚钱,使得土家织锦技艺传承难度增大。

土家织锦演变的现代启示

社会经济变化。土家织锦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演变,土家族连带着织锦也在发生变化。土家人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只能以传统家庭手工的方式织锦。改革开放以后,织锦业开始工厂化生产,织锦的产量得到大大的提升。而互联网时代,各类文化产品、生活用品数量得到了极大丰富,旅游业也飞速发展,加上农村年轻人进城市打工,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使得土家织锦的萧条成为必然,因为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已发生了变化。如果土家织锦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则必然走向衰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让土家织锦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其共同发展。

价值观念变化。一是教育方面的变化。过去的土家族人,尤其是女子,织锦是必须学习制作的。每位女子在合适的年纪就会被要求学习织锦,土家族人认为织锦的水平与学习织锦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传统教育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悟不到传统工艺的美,而开始推崇现代时尚,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土家女孩对织锦不感兴趣。这种对传统土家织锦文化的漠视,要求我们现代教育不能将传统文化摒弃,反而要更加重视它,土家女孩在接受到现代教育后,明白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在继承传统工艺后,能将流行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让土家织锦迸发出勃勃生机。

二是“打工潮”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打工潮”使武陵山地区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虽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给民间传统工艺带来了消极影响。外出的年轻人越多,意味着能够传承工艺的人就越少。年轻人接触到新奇多样的事物,逐渐认为传统工艺是落后的,他们对家乡的传统土家织锦文化是冷漠的,这种价值观念的改变使民族民间工艺失去了生产传承的土壤。

国内外环境变化。一是国内环境变化。农耕时期,织锦只是农民自给自足的产物。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能够保证在自足的情况下,通过生产手工艺品进入市场获得经济收入,这个时期织锦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重视,土家织锦连同其他传统工艺一起进入上升期。

二是国外环境变化。武陵山因为资源丰富以及交通便利,土家织锦成了外销热门产品,为织锦业打开了新的大门。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土家织锦的兴衰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家织锦的发展应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

社会重视焕发生机。20世纪50年代,在确认土家族民族成分过程中,整个社会都关注着民族传统文化,土家传统文化被人们所认知。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研究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其创新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土家织锦能走出国门进入巴黎的艺术殿堂,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努力。土家织锦顺应时代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传统工艺要想登上“大舞台”,就必须先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土家织锦非遗文化

 赋智赋能乡村振兴建议

运用数字化保护发展路径。一是非遗数字化。土家织锦是地方工艺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传统地方工艺文化背景下,土家织锦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发展,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了保持非遗的现代化生命力,非遗文化与互联网开始跨界联动。土家织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应该迎合世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采取数字化保护开发的路径。

二是织锦立体化。在传统工艺背景下,土家织锦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吉首大学有学者提出土家织锦数字化保护开发的五大路径:细化土家传统织锦工艺数字化保护名录、加强织锦数字化保护开发人才引进与培育、加强织锦数字化保护开发平台构建与应用、实现织锦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共进、构建现代织锦产业数字网络化营销渠道等。

在线下体验点,同样可以利用现代VR科技,打造全景画卷,复刻非遗盛景;构建富有现代感的展示橱窗,多点触摸,丰富科技体验,参观者可以手挥动来了解土家织锦的重点文化;空中立体展示,利用虚拟展示既可以避免展品受到破坏,又能为广大体验者提供良好的观感,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制约。

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一是“品牌+”。促进土家织锦的现代化发展,品牌效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要让织锦工坊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织锦的知名度和打造品牌入手。在发展非遗文化产业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以此作为宣传点,打造符合自身定位的品牌形象,以文化品牌来形成品牌效应,打造独属于土家织锦的品牌,从而获得非遗品牌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是“就业+”。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孕育了新的就业岗位。将土家织锦与现代商业模式结合,不仅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仍然保存市场空间与活力,还能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土家织锦可以依靠自身非遗文化的影响与政府和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开展各类产业推广,比如在线推广、非遗体验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建设乡村。

通过土家织锦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衍生出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乡村发展,非遗文化的就业发展不能简单地传播非遗文化,还要结合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培训,通过土家织锦传承促进就业,带动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动作用,力争通过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的开发,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土家织锦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创新发展路径。一是创意村镇。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并将其衍生到现实社会,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从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民艺入手,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打造土家织锦非遗村镇,提供有形之物文创产品和无形之物文创服务。文创“兴镇兴村”,将非遗文化视为凝聚民众、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的根基,打造独特的村镇形象。将文化创意、现代美术设计、文化科技等新力量应用到非遗村镇的打造当中,建立土家织锦IP、文化创意符号,改造村镇的文化生态、空间环境。

二是工艺设计。以创意设计使得土家织锦中的非遗艺术焕然新生,对织锦中的文化蕴涵乃至制作工艺再设计后,开发打造出具有织锦特色文化的生活实用品。完善织锦的工艺设计,将设计理念与现代社会结合、与传播非遗文化结合,使其既具有非遗传播的效果又能保持当今发展的活力。

土家织锦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西兰卡普,也是土家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土家织锦制作工艺复杂,主要是使用旧式斜织机织造,经过纺线、捻线、倒线等12道工序,过程复杂精细,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土家织锦之特点、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并阐述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立足于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如促进土家织锦数字化保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土家织锦技艺的现代化活态传承与发展。

要解决土家织锦传承之困境,唯有不断创新,顺应当今时代之潮流,将其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扩大传播范围来提高土家织锦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土家织锦的社会价值,从而使得大众更能了解、接受和喜爱土家织锦,不断创新土家织锦非遗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周行宇  杨玲  宋科静  何杰  姜敏 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匠染织梦——土家织锦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编号:02314389066);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1001592125727);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就业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立项项目“新文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0109747);成都师范学院重点项目“历史教育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SCXTD2020B07);成都师范学院2023年教改项目“巴蜀历史与文化”(项目编号:2023JG07)。作者杨玲系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