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南北长54公里,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县城东距内江市39公里(公路里程57公里),南距自贡市31公里,西界荣县,北同仁寿县接壤,距成都188公里,东北与资中县毗邻。
经济发展
2007年威远县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
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之一。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威远时指出,要建设工业威远。为此,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抓住一次次机遇,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 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
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区)22位;连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91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65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98万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6.3%和11.9%。人均GDP达17553元,增长14.9%。
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8万元,增长27.1%。
农业人口62.15万人,可耕地面积54.42万亩,荒山面积48.86万亩。粮食总产量358703吨/年,油菜4659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年。
县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历来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农村经济局限于有限的土地上。1980年后,逐步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县坚持以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将西部低山区划定为工矿、林、牧业区,东南部丘陵区为粮、桑、果、油、养殖区。注重粮经结构调整,开发粮、猪、林、渔、禽、果、麻、茶等八大项目,形成粮食、生猪、林业、经济作物四大产业,农业经济由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发展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农业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9.90万吨,油料总产1.15万吨,生猪存栏50.81万头,出栏70.30万头,农业总产值26.34亿元。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925元,人均住房面积达33.3平方米。农副土特产品新店“七星椒”、生姜,复立高山云雾茶,镇西“周萝卜”、龙会鸿顺竹笋,“川老妈食品”、“八卦鸳鸯酒”为国家、省、市名优产品,为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国家瘦肉型猪、柠檬基地县。
自然资源
⑴土地资源: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12.8885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010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6万公顷,住宅用地0.0016万公顷,农业用地7.9631万公顷,其它用地4.8222万公顷。
⑵ 矿产资源:威远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有天然气、石油、煤、盐卤、陶土、耐火土、铁矿、石灰石、铝土页岩矿、含钾水云母粘土矿(俗称绿豆泥)、石英沙、高岭土、白云石、方解石、石膏、岩盐和钾、硼、溴、碘等共生矿以及镭、锂、铷、镓等稀有元素。天然气、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气面积为216平方公里;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山王、新场、越溪三个低山区,龙会、奉龙、镇西区也有分布,采煤业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属低硫磷、中低灰分,高热值优质煤。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质纯、性脆,主要用于玻璃、冶金、电石等。煤炭、石灰石和其它资源均埋藏在三叠系,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新场、越溪为天然气富集带,由省开发输往成都、乐山、重庆、攀枝花等地。
⑶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4.2万平方米,活立木蓄积127.3万m3,森林覆盖率33.57%,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树木37科58属,以松、柏、柑桔为主,古树名木59株,药用植物788种,省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00余种。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中心苗圃各一个。1999年林业总产值5003万元。
“十五”期间,全县将新建竹基地1.2万平方米、茶叶基地2600公顷、城周环保林500公顷、“绿色廊”4000公顷,201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8%,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林地集中分布在低山区。以松、杉、柏树为主,兼有油茶、桐、棬和楠竹。丘陵区主要为耕地,田边地角栽桑,零星种植桉、柏树,间有疏林果木。
威远县长沙坝水库 ⑷水利资源:威远县主要河流是威远河和越溪河。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960.36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01.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44.6毫米,全县总水资源量47072万立方米,人均639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715万立方米。
建国后,全县大兴水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建成以长沙坝(库容4574万立方米)、葫芦口(库容7580万立方米)两座中型水库,45座小型水库,团结渠、联合渠为主体的配套水利工程。全县到1999年底,有水利工程8567处,其中水库5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40座),山平塘7860口,石河堰270道,提水站372处,机电井14眼。水能蕴藏量7800千瓦。有水力发电站6处,总装机容量4860千瓦,蓄引提水总能力205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409万立方米,有效灌面40.2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1.7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1.47万亩。全县库堰塘水面36362亩,其中可养鱼水面28832亩。
⑸ 其他资源:威远县是全国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已发展柠檬130万株,1543公顷。到2003年,种植规模将达到280万株,3340公顷,盛产期年产量达7万吨以上。威远县柠檬主栽品种--尤力克,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果实含芳香油0.4-0.5%,是生产食品、日用香精、香米的优质原料;果实出汁率38%左右,可生产饮料和酿酒;果胚可制做蜜饯及果酱,果胚中提制的果胶(4-5%),可用于食品和医药;柠檬种子富含脂肪和维生素E,榨油可食用,油枯可做饲料。威远县所产柠檬,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名优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