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提高土地利用率
“所谓测土配方,就是根据科学的手段对某一块地的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这块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对所种植的农作物各肥料需求量的科学定论。”2月13日上午,在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山门口村的“村民学校”的院坝中,来自该市农业局土肥站的技术员,正在向过完大年准备春耕的村民传授科学施肥知识,“测土配方,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种田的有效手段。”
山门口村“村民学校”并不宽敞的院坝中,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讲台上除了悬挂着“贯彻1号文件,提倡科学种田”的标语外,还放有几张摆满各类农技资料的桌子,桌边是各类春耕所需肥料的样品。村民胡顺忠指着某品牌复合肥说:“我家已用了多年,一亩地施100斤,粮食增产效果明显,小麦亩产每年都在1000斤以上。”旁边的胡顺国接着说:“不错,我家也开始用了。”
看到桌上丰富的农业科技实用资料,村民们纷纷索取。一些村民围着农技人员七嘴八舌地询问,“小麦旺长怎么办?”“测土配方施肥怎样做?”“养殖的规模、数量、面积以多少为好?怎样防疫?”“今年的1号文件除了推广农业科技外,对农业还有哪些优惠政策?”……农技人员对此一一作了解答。种粮大户陈述荣高兴地说:“推广农业科技,我们真心欢迎,今后种庄稼的信心更足了。”
水稻旱育秧促增产
“水稻旱育秧,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省种、省水,经济效益高。”2月13日下午,在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旱育秧示范基地,来自该市农业局的另一批技术人员,正在向永兴镇准备播春种的村民传授旱育秧技术,“由于是旱育苗,苗床始终不保持水层,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排灌方便的秧田。”
农技人员蹲在地上认真地讲,村民们在仔细地听,有的还带着小本本记录着要点。“旱育秧怎样撒种子呢?”来自邻村白家龙村的白瑞开刨根问到底。“种子可用动力机撒,也可用框架人工手撒。不论那种撒法,要求下种均匀,每盘或框架下种量要准确。”农技人员耐心解答后,生怕大伙儿没弄明白,干脆详细讲解起来:先将准备好做育苗的地块整平,要求高低误差不超l厘米,表土细粉无明暗坷垃,在平整好的育苗地面上,按框架大小先铺一层有孔的薄膜,在铺好膜的地面上摆好框架,填入配制好的床土,种子撒下之后,再填人正好与框架齐平的床士,最后起去框架,盖好薄膜,这些工序弄完了,旱育秧就基本完成了。
“种田硬是要讲科学才能增收。”在现场听得津津有味的马架坪村党支部书记欧宪章深有感受,“去年我们村有10多户村民搞的就是旱育秧,结果比没搞的都增产了一大截。今年家家户户都想搞了!”欧宪章边说边指着现场的人,“你看,今天来学技术的人,我们村来得最多。”
科学助收千斤粮万元钱
初春时节,在华蓥市阳和、明月、永兴等镇,只见土成块、田成方,沟、池、塘等微型水利设施日新月异。村民们有的在翻挖整理土地,有的在忙着购买良种、化肥,一派火热的备耕景象。
“我们打心眼儿赞成政府实施‘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好了,再加上科学种田,粮增产、钱增收是不成问题的。”正在翻挖整理土地备耕的阳和镇楼房沟村村民吴奇文信心十足地说。
去年冬天,广安市“千斤粮、万元钱(耕地年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工作会议召开后,华蓥市把该项工程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来抓,首先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的原则,在阳和、明月、永兴、古桥、华龙等5个乡镇(街道)18个村(社区),连片规划建设5万亩,惠及农户9600余户。目前己在阳和镇楼房沟、蔡家湾等村启动建设“千斤粮、万元钱”基地4000亩,在古桥街道新民、兴隆等村连片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稻.蘑”种植模式的粮经复合基地2000亩。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重点推广以冈优188水稻、秦芋30、川单528玉米、浙农1号蘑菇、优质窝笋等优良品种集成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和玉米膜侧集雨栽培、洋芋垄作栽培、蔬菜密植栽培、蘑菇黑膜覆盖栽培等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
据悉,华蓥市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精神,抓住农民过完大年正准备投入春耕生产的机会,组织涉农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巡回到农村送科技宣传资料,传授科学种田知识,让广大农民科技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