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泸州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大棚银行”改写农民增收模式

时间:2011-02-22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月11日,记者在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金锋村2000亩河滩地看到:薄膜覆盖的大棚一个连着一个,里面种植的全是刚移栽不久的番茄、海椒、茄子、四季豆等早春返季蔬菜菜苗,放眼望去,俨然白色海洋。

  大棚内,沟渠、水管、水泥路等设施一应俱全,汽车可径直开进菜地。“这两年,江阳区的蔬菜产业越来越壮大,与完备的设施分不开。”江阳区农业局局长詹亚西说,目前江阳区设施蔬菜基地达到22.5万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点。

  蔬菜大棚就是“银行”

  11日,在金锋村400亩核心大棚蔬菜基地,正在大棚里忙着管理苦瓜的村民唐健说:“去年我的5个大棚近4亩地,种植的海椒、番茄和茄子给我带来了7万多元的收入,今年我扩建了两个大棚,仅这季早春蔬菜,不出意外的话,赚个十来万元不成问题,这都得感谢政府在设施建设上给予的扶助。”

  面对泸州城区60多万市民,江阳区担起了泸州“菜篮子”的重任。近三年来,江阳区瞄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引导全区农民加大建设设施农业力度,充分依靠长江和沱江流经该区上百公里的实际,在长江、沱江边倾力打造“蔬菜产业带”。去年,江阳区一举跻身全省产业基地强县行列,实现蔬菜产量40万吨,蔬菜收入3亿多元。全区农民蔬菜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其中,泸州君诚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年均收入达12-18万元。

  金锋村过去是出名的穷村,近年来全村90%以上农民住上了两层小洋楼。村民唐少奎指着楼房前开阔的大棚蔬菜地说:“这一个个‘大棚’就是咱们的‘银行’!”唐少奎介绍,当初,全村第一个大棚就是他搞的,结果两亩大棚当年获利近3万元。村民眼热了,他随即挨家挨户帮村民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经过几年滚动发展,全村今年已建有设施大棚400多亩,通过组建合作社、为村里的蔬菜注册商标等,农民一年卖菜收入就在2500多万元,实现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政府力推设施农业发展

  “我们的蔬菜基地发展得这样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和政府对每亩大棚蔬菜1500元的补助这一扶持政策。”金锋村村民唐健说。近年来江阳区在物力、财力上给予扶助,加快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用现代的产销方式,将规模变成了效益。

  蔬菜产业要壮大,便捷的交通是前提。为此,江阳区从2007年起,经过两年建设,建成通村水泥路285公里、蔬菜基地道路180公里,实现全区100%的基地通车、100%的村通水泥路、90%的村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彻底打通了蔬菜产业发展的“肠梗阻”。而今,从最边远的乡镇到城区只需30分钟,农户在“家门口卖菜”成为现实。

  同时,江阳区改变过去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把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优先扶持规模、集中、名优蔬菜的发展,重点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确保基地水通、路通、电通,达到路相连、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害能除。江阳区财政近三年来每年都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大棚蔬菜建设,每亩补助1500元。江阳区还通过扶持业主、带动农民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蔬菜种植技术、市场营销问题,使全区蔬菜基地建设每年以5000亩至1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江阳区的大棚蔬菜面积将达到8万亩,大批“万元田”、“两万元田”将相继涌现。龙慧聪 特约记者 周超文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