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眉山]彭山:依托万亩基地 助农增收剑指9100元

时间:2011-02-22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通讯员 刘树军)“收入增加靠的是镇里打造的万亩泽泻基地。”2月19日,说起这几年来农民收入连年增加的原因,彭山县谢家镇红石村村民李廷全言简意赅。“去年,我家仅种植泽泻一项,就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呢!”

  农民增收,政府出力是关键

  谢家镇地处彭山县西南7公里处,北距成都58公里,南邻眉山市26公里,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境内的万亩泽泻中药材基地、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千亩蚕桑基地等,是当地农民快步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该镇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抓项目、促增长”为工作取向,千方百计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010年,该镇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2亿元,粮食产量达到2046.04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5元。

  “农民能不能增收,政府出力不出力很关键。”谢家镇党委书记付华坦言,“镇党委、政府不务实,要说实现农民增收的话,只能是一句空话。”据了解,为了引导农民走上增收路,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地走人才科技兴村之路,分期分批对村组干部和骨干群众进行农技知识培训,花大力气为各村各业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据统计,该镇平均每年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达3500人次,发放资料6950余份;目前已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与此同时,该镇还帮助农民建立产业协会、合作社,把党支部及时建在产业链上,引导农民走“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增收致富路,使农民有效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2010年,该镇帮助红石村建立红石泽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后,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及时开展活动,使种植户走上了“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彻底破解了泽泻产业在产供销上的瓶颈,不仅使合作社的泽泻种植面积扩大到一万亩,而且让全村农民当年人均泽泻单项增收1500余元。

  打牢基础,促多业发展

  “要帮助农民增收,打牢基础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付华说,“无论是沟渠、道路的整治,还是在哪一个地方成片建立产业基地,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的事,老百姓是无法办到的。而打牢了基础,产业结构才能调整成功。”

  “为此,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付华说:自2006年以来,该镇已先后新建提灌站1座,维修沟渠46200余米,整治山坪塘19口,维修石河堰5座,水改旱2000余亩;铺碎石路20公里,硬化道路25条14000余米,新建田间道涵管29座,新建人行桥149座。

  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使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该镇泽泻种植面积已达12500亩,每年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新建专业村1个,蚕桑种植面积达145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新产业;新建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竹草编专业合作社已申报列入省先进专业合作社行列;汉安、吴埝、毛河、红石4村,已成为部、省级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基地面积已达12000余亩,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核心区每亩达到700公斤;还引进业主在石山村建成了300亩标准化的大棚蔬菜产业园区,在吴埝村建成了320亩葡萄产业基地;在几个村连界的地方,建成了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6000亩臭椿基地。

  努力奋斗,目标直指9100元

  有了坚实的基础,不继续努力奋斗,农民的经济收入不会自己涨上去。”付华说,“为了让农民逐年加快增收致富的步伐,镇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据了解,谢家镇在今年和以后的五年间,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主要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全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以发展科技、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种植业,突出标准化生产基地、农字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农业结构调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重点是依托汉安村的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依托红石村的特色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优质中药材产业;依托吴埝村、石山村的葡萄园区和邓庙村的寿果基地,大力发展优质水果产业;依托石山村、吴埝村、毛河村的蔬菜、菜秧等产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依托岳油村的蚕桑种植,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抓好适度规模养殖场(户)的引进与扶持,支持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家禽养殖等,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提升畜产品质量,从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力争到2015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得到3.5亿元,逐年增速达到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35元,确保逐年增加500元,力争600元。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