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巴中]建新农村还是走城镇化道路

时间:2011-01-28  来源:四川三农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的统揽,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变富裕了,村庄变漂亮了,生活变得更美了,呈现出一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景象。一是改善了人居环境,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前,大力提升了农村文明形象。二是培育了产业支撑,各地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农村“四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也能较好地享受社会公共服务。

  建设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盖了新房子、修了水泥路,未必就是新农村?近年来,由于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农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产品供给、收入分配等许多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是在减缓而是在加剧,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

  同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大,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有时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往往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如有时投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资金修建的水利设施或道路,而受益面却很小,直接受益群众可能只有几十人;二是维护成本高,由于受自然天气、人居分散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许多设施设备损毁严重,在后期的维修、维护上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断增加后续成本;三是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在房屋新建、改造中都是各乡镇或村社自行规划,建筑面积大,动辄都是几百平方米,占用本为数不多的良田,而建成后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独守空巢,部分设施又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四是资源会严重闲置,现在大多民二代已不愿再回到哪怕是“新农村”的家乡,他们对城市已有了强烈的扎根欲望,将来在农村生活的人口会越来越少,现有的资源在将来可能会被大量闲置。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有数据表明,一个国家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农民所占比例必须要达到10%以下,越是发达的国家,农民越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瓶颈,如果农民的比例降不下来,需求就上不去,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就会减缓,城市化才是中国农民长远的出路。

  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减少小农生产方式,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促进城市化建设。

  一是乡镇与村社统一规划建设,要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全面规划,不能各自为阵,必须纳入统一规划。二是加强城镇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同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小城镇功能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建设宜居小城镇,精心打造现代中心场镇样板,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力和入镇定居吸引力,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中小企业,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乡镇集聚,吸纳农村人口在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县域工业,开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就业增收途径,扩大城市容纳量。

  我们建设新农村,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尽早从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中走出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推进新农村将是一项漫长的、涉及面广的宏大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