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解析兴文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11-12-15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经对于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局限,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兴文县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大力扶持。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全县农村以金色烤烟、白色生猪、绿色林业和蚕桑,黑色乌骨鸡为代表的“四色产业”已开始形成,珍稀食用菌、优质猕猴桃、优质辣椒、优质木薯、优质马铃薯、茵红李等特色产业正在兴起,特色色效益农业不断壮大。已建成4万亩优质烤烟基地、3.4万亩蚕桑基地、12万亩优质稻米种植基地、5万亩纯黄玉米种植基地、9.6万亩马铃薯基地、1万亩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2万亩水果基地、2万亩优质茶叶基地、5.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7个乌骨鸡、生猪优质养殖基地,被列入全省烤烟生产重点县和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县、产粮重点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建设基地县、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余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其中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企业1家,专合组织总数达到168个,带动效益日渐突出;古宋烟叶、僰王牌大米和野生菜籽油、龙神园花椒、刘抄手、赵氏泡菜等农副产品的品牌特色和市场地位日渐凸显。

  二、存在问题

  1、特色农业的基设施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2、产业基地不大。农业产业“亮点不少但规模不大”。区域内有优质粮油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名优水果基地和高效养殖基地多个分布零散,但都没有形成大面积成片种(养)植产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3、特色效益不显。农产品生产“多而杂”,生产能力过于分散,以大路品种多主,特色品种少,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兴文特色产业多但很散,都不成规模,不成气候,同时特色农产品产品基本停留在初加工的基础,没有实力和能力进行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市场竞争力。

  4、政策支撑不强。由于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对特色产业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多,因此,仅依靠有限的项目资金扶持,把兴文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规模难度极大。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受到税收、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制约。政府投入带动农民、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5、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兴文有很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没有申报相关品牌标识,认证,办理相关认证手续。

  6、服务体系不全。兴文县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农村营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够规范,各类农产品经纪人素质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服务侧重产中,忽视产前、产后,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

  7、联结机制不紧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还没有形成,“小龙头”难以拖动“大基地”,农产品加工率低。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的的利益联结机制单一,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广大农民现代特色农业的意识不强,特色的种、养技术掌握不够,自身缺乏造血功能。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兴文县特色效益农业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增强后劲。一是加强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路、电、气、房配套,土地标准化整理,信息化建设,以满足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重点要加强特色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在新坝水库规划建设的区域内集中规划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现阶段认真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管并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确保生产用水。三是加大通村通畅路和致富路建设,路网要延伸到基地,确保生产运输。四是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之目的。五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将兴文农业方面已获得的有关认证,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规范技术向广大农民培训,扩大养殖规模、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加强产业基地建设。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业是弱势产业,投入不足,需要扶持和呵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加速发展,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此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发挥企业联市场,企业带农户的引领作用。既要摒弃闭关自守,停滞不前,自我满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又要反对同行妒忌,相互抵毁,两败俱伤的奸商行为。要有大局意识,产业意识,为民意识。兴文的特色农业,应该造福于兴文人民。要做大做强产业。必须坚持保持“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加强各环节的联系和服务,帮助指导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链条顺利运转,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三)创建品牌拓展市场。特色效益农业的产品,是为卖而生产,要争得市场,获得利润,就要有市场占有份额。因此,首先是要打造品牌,独具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其次就是要拓展市场,加大营销网络的培育,有品牌可独占鳌头,暂无名气可借船出海。特色农业的企业要敢为人先创建品牌、创建名牌,县级有关部门要服务指导企业,创造条件争创品、名牌,并采取有利措施加大宣传,逐步提高知名度,把兴文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兴文。

  (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基地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发展思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基地要壮大,产业要发展,科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要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创新理念,除常规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外。还应对新的开发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地方资源优势,进行研发创新,形成地方特色品种,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自主创新。县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要强化科技创新,切实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将党和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在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多给予支持,促进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确定和发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当家拳头产品。特色就是效益,农业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农产品生产更受时间季度制约,所以一定要选择市场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产业,本县除烤烟、蚕桑、马铃薯、乌骨鸡外,应在反季节蔬菜开发,猕猴桃、竹荪、珍稀菌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在已取得竹荪亩产值3.2万元(纯收入1.6万元),猕猴桃亩产值1.5万元(纯收入0.8万元)的佳绩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更加高产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产品,为农民致富增收寻求捷径之路。

  (六)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确保粮食总量不减、耕地面积不减、耕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扶农支农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探索基础设施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的新机制,把基础设施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相结合,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业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帮助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农业生产救灾机制,为特色农业发展建立一道风险防范网,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七)完善政策,壮大主体。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动力。一要做强龙头企业。要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把“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吸引到农业领域,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要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活力。下大力气扶持省、市、县级重点农民专合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增强专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三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通过提多种方式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实现利益互补。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使用权、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专合作组织、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和农户有机联结的产业链,建立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八)健全网络,搞活流通。一要加大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建立中心市场,规范零售市场,完善农贸市场;二要进一步培育营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产品经纪人,繁荣农村市场,形成城乡结合、内外结合的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网络体系,妥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三要探索建立健全覆盖基地村、社、农户的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开展主要农产品和农资产销形势预测预报。

  兴文县委农工办 任敏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