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关于加快复龙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1-12-15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复龙镇是宜宾县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蚕桑大镇,镇域土地宽广肥沃,人均耕地面积达1亩以上,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97米,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之间,日照全年约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8℃,无霜期309天,有小Ⅰ型水库一座、小Ⅱ型水库两座,主产水稻、玉米、红苕、小麦、花生、油菜、林果和蔬菜,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肉兔养殖专用基地之一,是“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镇,具有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的极佳条件。

  一、发展现状

  随着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全镇粮食总产1.52万吨,转移劳动力9700人,实现劳务收入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6392元。全镇现代农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地和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生猪、水产、小家禽、蚕桑、肉兔、水果六大产业为主的基地建设,全镇常年出栏生猪3.5万头,养殖100头以上的生猪大户18户;水产养殖面积达4200多亩,水产总量42多万公斤;小家禽常年出栏30万只,小家禽养殖大户8户;桑园面积达10218亩,年销售收入700多万元;肉兔常年出栏6万只;水果产量达到50万公斤。以春天村蚕桑基地为龙头,“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已具雏形。二是大户带动作用明显。全镇现有种养殖大户180户,其中生猪养殖大户16户,水产养殖大户6户,种植大户4户,其它大户15户。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2011年,农业产业化预计人平增收200元。四是农业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水产协会、蚕桑协会、肉兔协会和富农种养殖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了种养殖大户带头人奖励和扶持制度、技术服务制度、农经信息发布等制度。

  二、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该镇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0%以上。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比较有特色的养殖业以及蚕桑,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耕地规模小,田块不规则,田间路状况差等,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虽然实施了一些农业项目,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目前“靠天吃饭”的现状依然未能根本解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3、村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居住环境较差。村庄建设大多为自然形成,缺乏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村庄布局凌乱,道路、沟渠配套、房屋建设标准不一,农户住宅大部分为普通的砖瓦房,还有40%农宅为年久的土坯房。虽然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但在农村大多数地方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和处理场所,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

  4、土地流转不畅,适度规模种植难。一是土地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二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大多数选择“不种”也“不放”。也不愿意将土地交给别人经营,根深蒂固的种粮保吃饭观念,使农村的土地流转异常艰难,农业的规模效益难以显现。

  5、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劳动效率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386199”部队人员在农村占绝对多数。据调查,镇农村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小学占30%,初中占50%,高中占18%,文盲占2%,其中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90%为初中以下文化。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不到全镇总人数的2%。

  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在退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机构改革后,技术人员由12人减少到3人。由于资金、人力等制约,很难开展有效技术服务;针对农业的适用性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农资销售缺乏有效监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资价格形成体系不健全,涉农补贴涨,农资跟着涨,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大幅上升。

  7、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一些种养加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对种养加大户、业主扶持政策不能及时兑现或全部兑现,农业保险推广不畅,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开拓农产品市场等推广资金更是严重不足。

  8、农业产业化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表现为“说的多、干的少”,在税收、土地、融资、用水用电等方面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政府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因投入分散,扶持效果受到影响。

       三、发展建议

 

  (一)立足镇情,创新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运用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努力实现从调整结构向稳定和优化结构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从单一强调扩面增容向突特色、重实效转变,使农业结构真正做到“调得动,稳得住,能壮大”,按照“蚕桑强镇,幸福复龙”的发展定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一区两带”,即“西牛春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复(龙)马(林)义(兴)稻鱼桑畜经济带”、“周边山区林竹经济带”。充分利用复龙换流站的品牌效应,积极开拓二、三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突出重点,优化布局

  全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要围绕“一区两带”的思路,按照“十二五”优势产业布局规划,重点突出:在产业发展上要突出七大产业,即土里头发展蚕桑业,水里头发展稻鱼和小家禽,家里头发展生猪和肉兔,山边发展林竹和牛羊,力争5年后蚕桑、稻鱼、小家禽、生猪、肉兔、林竹、黑山羊分别达到12000亩、4000亩、40万只、4.2万头、8万只、1万亩、6000头的目标。在基地和园区建设上要力争建成2个种植基地、4个养殖基地、1个农业产业化园区。“两个种植基地”即10000亩优质稻种植基地、10000亩蚕桑基地;“四个养殖基地”要以红星水库为龙头,建设小家禽、水产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一个园区”即加快“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大户发展上,要以基地和园区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种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小家禽、水产、蚕桑、生猪养殖大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来企业、经营业主、养殖大户来镇投资,建立土地股份全作社,按照“利于发展、保障利益”的原则,采取先确权到户、后持股入社、再按股分红的办法,解决用地与利益的矛盾冲突,促使土地经营权向经营大户、效益项目流转。通过基地(园区)带大户,大户带散户,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产业链条上,要按照“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创办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推广订单农业,同时要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拓宽思路,狠下功夫。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完善机制,整体推进

  1、以“山水田林路”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变现有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耕作模式,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行。二要实施水利基本建设“三大战役”。即水库除险加固“战役”、灌区渠系配套“战役”及山平塘清淤扩容“战役”。重点加强支渠配套建设,确保灌溉用水到田间。对现有286口山平塘制定清淤扩容实施计划,改善排灌条件,改善田间道路,做到田成块、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创造适合农业机械操作的硬件环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要加强农业机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研发、生产更多维修便捷、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农机普及率。四要道路交通优化。特别是要围绕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带,推进公路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产业“围着公路转,公路围着产业建”。全面完成换流站经义兴至九歌堰断头路建设,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和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建社道50公里,便民路50公里,村道硬化率达80%以上(重点打通四大出口,即复—义—云、伏义、复田,米—冠—太—庆),优化路网结构,解决好村与村断头路问题,彻底改善全镇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使全镇村级公路得到全面养护,条件成熟的村开通客运线路。五要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巩固“五乱”治理成果。实施“一建五改”,改观农村“脏、乱、差”现象。培植生态绿化带,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六要发展农家乐观光休闲小旅游。打造高寺坳至双槽水库沿线绿色长廊,指导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双槽水库周围建成集参观换流站和生态、观光、休闲、垂钓、认养(种)、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1—2个。

  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一要稳定充实基层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搞好农业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要创新服务机制,采取上门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或由农户选择服务对象等形式,解决农业科技“推而不广”和“推需分离”的问题,争取利用1—2年时间使60%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使每户农民都能有一名熟悉自家致富项目所涉及科技知识的明白人。三要以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科技致富能手为重点,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技人员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人。

  3、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中小民营企业,争取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近)消化。二要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劳务价值,为农民“走出去”务工创造条件。三要加强对农民出外务工的信息引导和组织管理,确保农民工有序流动,顺利增收。四要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不合理政策,在就业、医疗、养老、劳保、子女入学等各种层面给予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为农民进城“留得住”提供便利条件,最终实现彻底改变农民身份的目标。五要积极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搭好创业平台,鼓励具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务工者“走回来”,在本地投资搞产业发展开发,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基层干部要真抓实干,不能把抓典型停留在树几个形象工程上,更不能外出参观,看了激动,听了感动,回来不动。二是大力整顿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执法检查,执法监督的力度,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三是逐步建立和运用农业预警系统,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

  作者系宜宾县复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罗开明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