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由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引出的思考

时间:2011-01-28  来源:四川日报


  专家简介

  阎星,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在战略发展、区域规划、信息化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研究经历。深度参与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期研究,并主持多项成都城乡一体化研究项目。

  陈家泽,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长期参与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工作,多项政策建议为成都市委、市政府采纳。连续多年主持编写年度《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之主报告。

  吴建瓴,1988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七五”规划课题“中央银行用宏观经济金融计量模型”研究,编制中国第一个季度货币模型,1992年获人民银行总行颁发“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转型期农村经济和土地制度问题研究,长期主持研究成都市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咨询课题,多项政策建议被采纳运用。

  主持人:祖明远(记者)

  嘉宾:阎星(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家泽(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

  吴建瓴(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话题缘起

  2010年11月16日,成都市正式对外公布其户籍改革计划,宣布将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并在所有户籍居民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平等。一时间成都户籍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步幅如此之大的户籍改革会率先在成都推出?成都户籍改革的底气何在?其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三位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深度研究的学者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共同探讨成都户籍改革背后的城市发展理念。

  对城乡二元体制的真正突破

  记者:成都户籍改革一问世便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

  陈家泽:成都的城乡一体户籍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城乡分治,而这正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

  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30多年的基础上,中国农业效率提高遇到了瓶颈,需要进一步探索更能提高效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因为城乡分治,在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幅员广阔的农村却未能有效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不能积极流动。鉴于此,户籍改革不仅还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权,取消了对农村公民的身份性歧视,更重要的是逐渐填平城乡之间市场配置的鸿沟,使得各种要素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产生要素配置的效率最大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记者:户籍改革对成都意味着什么?又能为成都发展带来什么?

  吴建瓴:户籍改革真正内容是把公共产品放到一个什么样平台的问题。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存在差异,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划分依据,户籍事实上被人为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成都的户籍改革实际上是由区、市、县供给的公共产品在成都市一级平台上完成了统一。从此,在全域成都,所有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打破了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这也意味着,成都找到了一条联系农村资源和城市需求的通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农村分享城市化增长收益,以此建立一个保证资金持续投向农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路径。

  阎星:成都的户籍改革直指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问题,着力解决城乡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抓住了重点。在功能上解决二元体制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差异问题,进而按照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要素配置功能。所以,成都户籍改革是一次对城乡二元体制的真正突破。
 一条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记者:实现户籍随人口自由迁移后,是否会出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公共资源紧张?

  吴建瓴:在我看来,经过多年统筹城乡发展,成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差距已渐渐缩小,农村的基础设施、社保、医疗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民进城的动力并不大。同时对比城乡生活成本差异,我认为,农民不会大量涌入城市。户籍改革之后,成都的财政支出会有一定的压力,尤其在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方面,但因为逐年总体战略实施的效果积累,所以今后每年的缺口并不会很大。另外,成都具有户籍改革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多年的投入。

  记者:公共服务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未来成都如何保证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持续投入?

  陈家泽:户籍改革要求政府动用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对全域成都居民提供大规模的基础性公共产品。这不仅需要根据财力进行细致测算,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投入的可持续性。成都位于中国西部,公共财力和产业发展都处于爬坡阶段。越是钱少,越要考虑市场化的改革,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形成一个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进而增加税收。成都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了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推动市场配置优化,吸引更多资本来到成都,并随着税收和产业发展,保证了对公共服务的持续性投入。

  记者:户籍改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成都户籍改革推行中需要注意什么?

  阎星:城乡发展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均衡发展,即优先发展城市,再由城市扶持农村发展。而成都走的则是均衡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即城乡发展享有近乎均等的机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农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户籍改革最大的难度在于配套的完善,就是说并非解决一个个单项问题,而是形成整个体系。依托户籍改革,进一步实现城乡公共资源的配套,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城乡经济充分发展,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一体的问题。

  陈家泽: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成都能够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从而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持续的投入。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让农村分享城市化收益

  记者:成都户籍改革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阎星:破解城乡二元难题,成都并非从点入手,而是系统地从面上开始,通过逐个破解具体问题,最后从城乡二元体制本身来破解。在逐步解决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问题,例如农业发展、产业化、教育资源均等化之后,成都才开始进攻户籍这座堡垒。再将户籍背后附着的差异渐渐消除,户籍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户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牵涉管理、公共分配等多方面协调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的解决办法具有借鉴意义。

  记者:成都户籍改革经验是否可以复制和推广?

  陈家泽:其他地区复制成都模式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首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向农村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不仅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决心,还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其他地区借鉴成都户籍改革经验也需要满足以上条件。此外,不仅要做好摸着石头过河的准备,同时也要看当地是否具备推进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吴建瓴:户籍改革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村分享城市化收益。成都找到了一条对农村持续投入的路径,通过改善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给农村分享城市化收益的机会,使农村的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这也是其他地区借鉴成都户籍改革的关键所在。

媒体关注

  ◎主题词

  成都户籍改革

  成都的户籍改革,让人看到户籍还原为人口信息的希望,看到“农民”还原为一种职业的希望。成都的探索,值得赞许。

  ——2010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打破户籍藩篱是可喜的第一步》

  最大的亮点在于,农民进城落户,几乎不附带任何条件。……目前为止,这是最彻底的户籍改革方案。

  ——2010年1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权利平等》

  从文本上看,成都户籍改革契合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大方向,增加了全体居民的福利而未损害某个阶层的利益。从破解城乡二元差距这一角度来看,成都是这一方面的改革前沿。

  ——2010年11月18日《南方日报》:《谁来和成都争当改革前沿》

  “没有交换条件”无疑是成都版户改方案的最大亮点,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请农民进城。这可谓是最有“诚意”的方案。

  ——2010年11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成都户改迄今最有“诚意”的方案》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