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三大抓手 新都斑竹园乡村振兴再探新路

时间:2022-12-14 13:15:30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位于天府大道北部、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位置,具有通达便利区位优势、乡村振兴资源优势的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报告后备受鼓舞:“我们立足新都建设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总体定位,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动力的路走对了。”

近年来,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生态,以打造数字农业、林盘经济和文创旅游三大产业增长极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建设,以斑竹园特有的乡村表达助力新都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活力时尚的三河运动村

突出三品联动

打造数字农业增长极

依托“天府粮仓”建设契机,以政府资金为引领,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盘活农业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都区“1+5”粮油产业园布局,全力推动中汇农商数字农业产业园落地建设。项目拟投资10亿元,盘活闲置林盘11个、集建用地120亩、农田4000亩,以糯稻、糯小麦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稻、麦、油三品联动,创新农产品生产流通模式,通过产业全面融合和产业闭环,辐射带动整个片区发展。

迷人的川西林盘

突出聚合效应

打造林盘经济增长极

探索打造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田园生态CBD,招引一批总部企业入驻林盘,培育以“林盘+总部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推动生态高颜值向经济增长极的转变。做优以夏河溪为核心的文创林盘,打造“隐溪别院”蜀茶文化民宿,升级花博园、久森农业等品质项目,推动连片发展。做活以三河村为核心的音乐林盘,推进理想村二期建设,拓展新马路沿线产业,构建“农业+足球+音乐+康养”旅游格局。做美以双龙田园为核心的休闲林盘,打造“溪径”“春归”等项目,形成集文创科普、品牌游学、户外营地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乡村处处诗情画意

做优核心板块

打造文旅产业增长极

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施升庵文化村一期工程,打造集文化体验、主题培训、素质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村落,与天府家风馆、区委党校形成“一馆一校多组团”空间布局。优化配套、精心谋划,打造锦水河沿线文旅带,引入民宿,开设旅游巴士串联家风馆及各景区,以馆校带动景区提质增效。突出引领、加强营销,塑造“香约三月三”品牌,聚集人气。开发以桂花糕、姜糖、白米酥为代表的“新都三绝”特色美食,聚集商气。提升绣兰道蜀绣、刘氏棕编等非遗文化品牌效应,聚集名气。以战国蜀王墓遗址为载体,深挖古蜀文化,聚集文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具有产业品类齐全、交通条件便利等优越条件,城市化、产业升级后人口大幅增加的斑竹园街道,将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秉持以点带面、渐次推进的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激活多元要素,大力推动以运动健康为主题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千方百计以运动健康产业为切入点,吸引资金资源集聚,撬动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努力拓宽乡村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与运动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  文/图)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