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兴文县九丝城镇坪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看到,满园翠绿中,一个个椭圆的果子藏在绿叶间,十分惹人喜爱。业主王井松正在园里打理猕猴桃。
老王介绍,2005年,他在自己承包的80亩土地上开始试种红阳猕猴桃。2008年试挂果,当年果子就接近3万斤,总收入60万元。到2012年,老王的猕猴桃基地已经发展到110亩,平均亩产2000斤,年收入达330万元。
老王种植猕猴桃成功带动了周围的农户。到2012年,全村种了200多亩猕猴桃,产业收入600多万元。随着成员的增加,兴文县成立了石海红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农工办、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还提供了技术、政策等帮扶。”老王介绍。
老王告诉记者,九丝城镇自然环境和土质条件好、农户激情高,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空间非常大。据九丝城镇人大副主席牟乃康介绍,全镇目前种植有500亩猕猴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500多万元。镇上规划引导农民每年再发展500亩,并通过金土地工程、争取经济林政策给予帮扶。牟乃康希望大业主到九丝城镇投资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
据了解,兴文县目前有7个乡镇发展了23个猕猴桃基地,面积近8000亩。该县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有9个专业合作社,1258名会员。联合社带动农户3500多户,农民每年土地租金、务工、产品等收入1200多万元。
如何实现突破,抓好产业规划扶持?兴文县农工办主任成正君介绍,县农工办将协调涉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培训,督促技术到位。同时,引进建设年产3000吨猕猴桃果酒生产线,助推基地建设。下一步,将以僰王山镇为中心,以富硒为特色,向周边乡镇发展,辐射川南地区,几年内把兴文县打造成川南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
【对话】
兴文县香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刘宗武
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是融资难投入不足,二是技术到位率低耕作粗放。因此,希望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技术骨干队伍。
【记者手记】
基地向绿色产业文明大提
升,首先要把优质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形成规模效益。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位于乌蒙山余脉,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侯温润,良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使兴文成为川南最适宜发展猕猴桃的生态区域。
近年来,兴文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按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拉动、政策扶持”的思路,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猕猴桃产业。我们相信,有了明晰思路,尽力破解难题,不管对绿色产业发展还是对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