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式标准化养鱼池星罗棋布,柳树下的蜿蜒水泥路阡陌纵横,休闲景观、花草苗木点缀鱼池四周,成片的荷塘分布在鱼池下面,一幢四层的宏发山庄矗立彩鱼池塘旁……盛夏初晴,晨阳照耀下的通江县铁佛镇坪坝渔业新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5月8日,笔者从通江县城驱车南下1个小时来到坪坝渔业新村,寻找昔日“照月亮的烂泥塘”蝶变为集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渔业新村的答案。
选商引资 带领乡亲脱贫“突围”
在坪坝渔业新村,鱼塘里彩鱼成群地游来游去,游人结队嬉戏喂食。笔者刚走进度假村,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张喜德迎上前来。他告诉笔者,2010年村上抓渔业项目发展建的100余亩泥塘,因管理、经营观念落后和鱼种普通、后备资金不足等因素造成渔业发展举步维艰,成为孩童口中“照月亮”的烂泥塘。
如何突围?坪坝村两委决定让沉睡的资本走市场化经营道路,招商引资,带领乡亲突围。并多次登门拜访本乡在外发展、资金较为雄厚的李香泽。
正在园中忙碌的李香泽回忆,当初村上动员他回家乡接下鱼塘,为百姓谋条致富路,他虽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家乡创业。“落叶也有归根时,我就想通过以渔业为主体的园区发展,来带动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政府帮扶 坚定发展信心
“发展农业难,发展生态农业更难。”投入大,见效慢,各项指标要求高,农户不易带动,规模发展困难等并没让李香泽退缩。“现在已投入了500多万元,没想到一投入就不可收拾了。”李香泽说。
李香泽的信心来自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现代农业上的政策帮扶机制。“现在,公司已与坪坝村农户洽谈成功,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了700亩土地,规划总面达到1200亩。政府帮我们做规划,改善基础设施,让我们落地生根,坚定信心抓发展。”
按规划,新村年出产常规鱼类约708吨,亚冷水性鱼类约180吨,生态养殖鱼类约15吨,农产品藕约225吨。可提供渔业生产就业人员239人,新增就业人口1500人左右,解决第三产业人口约1000人。
技术支撑 新村规划有“钱”途
坪坝村规划的渔业新村以生态、绿色、环保为宗旨,以渔业生产为核心,以垂钓、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衬托的水产综合基地,把坪坝渔业新村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和赏、品、玩、购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规划目标如此宏大,是哪儿来的底气?”笔者问。
李香泽笑着说,新村发展已有了科研支撑。目前新村与川农大签订了合同,已成为该校的科研基地。“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高校+农户’、‘企业+企业’等模式,开发新品种,壮大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奔小康。”
产业规模形成后,将以渔业为依托,以环形路为筋脉,主要公路为纽带,形成一带、十二区、十六景的新格局。一带即沿宏发山庄往音乐广场形成集渔业、观光、旅游、休闲融为一体的新型渔业产业带;十二区,即节水节地养殖区、设施渔业微流水养殖区、名特优养殖区、藕鱼养殖区、休闲游钓区、渔业科技服务区、商务、疗养、会客接待区、渔产品展示与交易区、人工湿地区、群仙阁与渔翁村、亲水平台区、音乐广场等;十六景,即陶然亭、花港观鱼、人工生态湿地走廊、赏荷观光长廊、听涛望鱼、鱼韵广场与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渔翁村、荷韵池、亲水平台、枇杷带、葡萄园、桃李争艳群、鹭舞青山、沁心渔苑、芦苇荡。
碧波荡漾,莲藕下的鱼群正成群结队向远处游去。遥望未来李香泽坚信新村发展必将走出‘钱’途:渔业生产总值2744.6万元,观光旅游可接纳200万人次,实现生态观光、餐饮旅游收入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