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特色旅游 铺就羌寨致富路 地震五周年走进茂县甘青村

时间:2013-05-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茂县凤仪镇甘青村游览玩赏。何清海 摄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浓郁的羌式民房,干净整洁的城镇街道……5月11日,记者来到茂县,感受灾后五年这里发生的喜人变化。走进凤仪镇甘青村,一幢幢极具羌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一处处田园观光景点游人如织,一幅幅象征着幸福平安的白石羊头悬挂在门前、屋后、墙壁……这个被称为“白石羌寨”的村庄,在五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全村有重建户108户,维修加固55户。

  经过五年灾后恢复重建,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结构调整为该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村里依托古羌文化内涵,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了茂县又一品位较高的精品旅游村寨。

  在村口,记者见到了村主任何勤荣。地震发生后,他和村里的群众一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让甘青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今,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帮扶下,他正带领着全村群众积极发展旅游,带领群众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

  “2009年的时候,政府就在号召我们依靠本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何勤荣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有几户人家率先搞了起来,那时候一年收入就有好几万元,看到这样的情况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村里刚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各自为阵’,虽有一定效果,但终成不了规模,加之震前村里主要是依靠种植玉米、蔬菜为生,缺乏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经验,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谈起旅游业起步的心酸,何勤荣依然是历历在目。

  产业要发展,思路是关键。自2010年,茂县着手精品旅游村寨的打造,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甘青村的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采取“公司+农户+村委会”的模式,跟成都的一家旅游文化公司积极展开合作。

  “公司负责旅游营销和提供稳定客源,农户负责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村委会负责旅游管理和监督。既保证了村里能有稳定的客源,也避免了村民在部分环节可能产生的恶性竞争。有了科学的模式作保障,村民的这条致富路走得更踏实了。”凤仪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今年‘五一’、清明两个小长假,收入就上万元。一下子接待这么多游客,确实很忙,但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村民苟石贵对记者说。

  “前年投资差不多近200万,重新装修了房子,添置了酒店设施。去年搞了一年,收入将近30万。”

  今年40出头的苟石贵靠着踏实肯干的劲儿,通过自己办的“古羌印象”乡村酒店走上了致富路。

  采访结束临走时,记者遇到了刚从县城购买食品回来的王子建。“前两天客人有点多,家里食材快用完了。”王子建一家在村里划定的区域摆设售卖羌族特色小吃的摊点,依靠这个小小的摊位,一家人年收入在四五万左右。在王子建家里,存着许多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合影的照片。“将来发展大了,我要把这些照片都传到网上,回顾这段发展的过程,那肯定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情。”

  据了解,甘青村共有农户201户,665人,80%农户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去年一年,全村接待游客50万人,旅游接待收入约2600万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正助推着这个特色羌寨的村民们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大步迈进。(阿坝日报)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