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游仙区魏城镇金华村秸秆收购场看到,一辆辆满载麦秸、油菜秆的拖拉机、三轮车正有序驶入收购场。“把秸秆卖给收购场,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增加收入。”正从农用车上卸秸秆的村民刘大爷乐呵呵地说。
为禁止焚烧秸秆现象,游仙区坚持疏堵结合,在加强禁烧宣传督查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技术。该区设立了秸秆收购场,并在辖区每个行政村设置秸秆打包点,配备专业秸秆打包机,为企业和村民买卖废弃秸秆提供方便。
如今,变“废”为宝的秸秆已成为该区农民津津乐道的“新经济”,村民们一改往年收割后将秸秆一烧了之的做法,纷纷将小麦、油菜收割后留下的秸秆收集起来,及时运到村里的秸秆收购点统一打包后卖给秸秆收购场。由负责收购秸秆的公司经过粉末化、碳化等综合处理环节后,生产出卫生盘香、煤炭等用品。
截至目前,游仙区共设秸秆收购场4个,投入秸秆机械打包机20台、便携式打包机26台,秸秆回收工作正有序展开。(图为游仙区凤凰乡木龙村二社村民严朝太正与家人一起把油菜秸秆铺到葡萄园里育肥。)
(绵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