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凉山州

时间:2011-12-13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东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凉山州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恰朗多吉峰,最低为305米的雷波大岩洞金沙江谷底;常年最高积温6979°C,最低积温4086°C,年均气温14°C~17°C,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年均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日照充沛,全州年均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无霜期达230~306天。
   
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6.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经年常青之树,四时不败之花,天空洁净清明,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雅称,也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凉山州资源富集、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一是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6387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居全国第一,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二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凉山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聚宝盆”。现已探明矿种84种,有相当储量的达60种,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中型矿床63处。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居全省第二位,轻稀土储量居全省第一位,被誉为“中国乌拉尔”。 三是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光热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是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是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四是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160多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7个,4A级景区4个,是观光、会议、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五是民族文化资源极具魅力。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彝族火把节”被列为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泸沽湖摩梭文化等异彩纷呈,极具挖掘开发价值。
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10737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比上年净增605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376元,增长9.6%。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351.04亿元,增长22.9%,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61.03亿元,增长20.4%;农村居民储蓄余额90.01亿元,增长31.0%。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2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247人,登记失业率4.12%。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8.06万人,增加0.27万人,发放保障金1.45亿元,增长8.3%;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8.44万人,增加0.19万人,发放保障金2.70亿元,增长28.8%;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128.6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2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61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67个,床位数6762张,收养人数5846人。
二〇一〇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乘势而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84.19亿元,增长17.5%,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增幅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2.06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1.05亿元,增长2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1.08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人均GDP达到17564元,比上年增长15.3%。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1:40.8:34.1调整为21.9:47.3:30.8。“十一五”时期,凉山地区生产总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7.08亿元,增长21.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58.97亿元,增长4.3%;二产业增加值239.73亿元,增长31.5%;三产业增加值118.38亿元,增长1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3%。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4.1%。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7.4%,居住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2.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攀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上涨23.76%,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11.03%,重工业上涨26.14%。
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大力实施“八大扶贫工程”,开展州内县市对口帮扶活动,基本完成“三房”改造任务。全年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投入4.95亿元,增长12.9%,其中:省下达我州扶贫资金1.22亿元。
 
  二、农业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2.79亿元,增长4.5%。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26万公顷,增加1.42万公顷,增长2.9%,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0.2%;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9.04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90.5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12.75万吨,减少5.0%;蔬菜产量199.16万吨,增长10.2%;园林水果产量78.74万吨,增长10.6%。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4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507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2.38%。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15‰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614.70万头,增长3.6%;羊出栏424.79万只,增长5.1%;牛出栏44.77万头,增长4.9%;家禽出栏2560.82万只,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09万吨,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47.75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8.62万吨,增长4.7%;牛肉产量5.27万吨,增长5.0%;家禽肉产量4.2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3.99万吨,增长1.6%;蚕茧产量2.06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94万吨,增长5.8%。实现畜牧业产值124.48亿元,增长5.0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4.02%。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42万公顷,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9万公顷,新增0.3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83万吨,增长2.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2.05万千瓦小时,增长14.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凉山”战略。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90.45亿元,增长2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6个,比上年新增5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0%,销售产值增长52.2%。
  支柱产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5%,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10.4%,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41.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5194万吨,增长35.6%;铜选矿金属量5.87万吨,增长5.6%;铅选矿金属量19.12万吨,增长35.8%;锌选矿金属量26.58万吨,增长36.3%;生铁产量104万吨,增长2.5%;成品钢材产量120.47万吨,增长0.5%;水泥产量536.33万吨,增长27.6%;农用化肥19.3万吨,增长32.6%;发电量97.75亿千瓦小时,增长3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8.7亿元,增长50.12%;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64.6亿元,增长67.03%;利税总额为121.7亿元,增长60.89%;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8.9%,比上年上升51.1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1.88%,比上年提高3.5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8次,比上年提高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83%,提高1.2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1.03万元/人,增加6.83万元/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5.96%,比上年下降5.63个百分点;亏损额2.25亿元,下降52.05%;产销率97.8%,下降0.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60亿元,增长46.2%。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3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6亿元,增长5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4万平方米,增长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增强投资拉动。年末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531个,比上年增加67个,增长4.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23.3亿元,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459.9亿元,增长31.0%,第三产业投资177.3亿元,增长29.8%。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78.7亿元,增长21.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9.7亿元,增长5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5亿元,增长111.6%;其他投资完成19.9亿元,增长44.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瀑布沟水电站、深溪沟水电站陆续投产发电,会理昆鹏铜业10万吨阳极铜、西昌瑞康6万吨金红石钛白粉、西昌烟厂30万大箱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溪洛渡、锦屏一二级水电站,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江铜冕宁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雷波200万吨磷铵等项目加快推进;官地水电站、重钢集团太和铁矿技改扩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73.81%,比上年上升1.41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327.8亿元,增长47.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63%,比上年上升5.93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批发业零售额8.1亿元,增长20.8%;零售业零售额196.2亿元,增长18.0%;住宿业零售额3.4亿元,增长19.8%;餐饮业零售额37.2亿元,增长23.0%。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185.9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零售额为59.0亿元,增长16.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5.4%。非国有经济零售额230.0亿元,增长19.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81.5亿元,增长17.2%。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392.4亿元,增长28.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79.2亿元,增长38.6%;零售也零售额213.2亿元,增长21.2%。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72.69万人次,增长18.1%;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增长23.9%;旅游外汇收入74.7万美元,增长12.3倍。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务实推进成凉、攀凉区域合作,启动昆凉区域合作,促进厅州、局州紧密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3个,比上年增加71个,其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协议引进资金443.0亿元,增长229.2%;实际到位资金273.56亿元,增长39.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
  全年出口创汇3792万美元,增长27.34%。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泸雅高速公路凉山段全线通车,会攀路改造完成,建成一批通乡通村公路。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6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481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28967万吨公里,增长21.6%,旅客周转量295553万人公里,增长20.1%。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州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95亿元,增长9.3%。通讯企业当年新增光纤5840皮长公里,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42938皮长公里,增长24.8%;新增长途业务线路1633路,累计达到11069路;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395.24万门,增长44.1%。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5.43万户,增长39.5%;公网电话用户达245.52万户,增长19.9%;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2.31万户,下降3.5%,移动电话用户203.20万户,增长26.2%。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51.58%,比上年提高7.72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90.85亿元,增长2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69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0.81亿元,增长19.1%。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9.04亿元,增长19.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9.99亿元,增长18.4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45.31亿元,比上年净增86.77亿元,增长3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9.88亿元,增长29.8%;中长期贷款余额236.56亿元,增长38.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127.25亿元,增长15.24%;现金支出1155.44亿元,增长15.35%;现金净回笼28.19亿元,增长19.76%。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290.54亿元,下降20.8%,日均交易量12006万元。
保险业稳步增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9.34亿元,增长7.98%;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4.85亿元,增长11.24%;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4.49亿元,增长4.67%。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3.23亿元,增长4.5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2.30亿元,增长3.14%,人寿保险赔款金额0.90亿元,增长4.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实施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组建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职教攻坚初见成效。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005所,在校学生数83.88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40万人,比上年增加2.83万人;教职工人数4.34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
  义务教育成效显著。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和学杂费的学生74.26万人,享受国家生活补助的寄宿制学生21.5万人。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773所,在校学生54.8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05%,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5.78%,分别比上年上升1.30个和0.71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4.79%,下降0.44个百分点。普通中学208所,在校学生25.0万人,增加1.58万人,增长6.73%。
  职业教育不断加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1249人,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55万人;技校3所,在校学生602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西昌学院本年度招生4099人,在校学生137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799人,毕业生2902人。
  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8038人,毕业3432人;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的人数22983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能力增强。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6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7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12个,列入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评选州级重大科技成果奖63项。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量63.12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610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15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凉山民族艺术节,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稳步推进。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72场次,观众人数达70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46216场次,电影观众724万人次,翻译民族语影片40部。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5.82万座(含村村通工程小锅盖),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5.3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0.0%,广播人口覆盖率81.16%。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2967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68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65.79万人,参合率达90.91%。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40个,病床位123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509人,其中:医生5609人,护师护士4047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技术人员805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441人;乡镇卫生院638个,卫生技术人员373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场15次;参加国家、省级运动会17次,获得比赛金牌60枚;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州业余体校在校学生达到2853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78.94万人,增长1.2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53.26万人,增长2.34%,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为236.63万人,增长2.41%,占总人口的49.41%。全年出生人口6.12万人,出生率为12.86‰,下降1.0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30万人,死亡率为6.94‰,上升1.61个千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10737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比上年净增605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376元,增长9.6%。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351.04亿元,增长22.9%,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61.03亿元,增长20.4%;农村居民储蓄余额90.01亿元,增长31.0%。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2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247人,登记失业率4.12%。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8.06万人,增加0.27万人,发放保障金1.45亿元,增长8.3%;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8.44万人,增加0.19万人,发放保障金2.70亿元,增长28.8%;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128.6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2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61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67个,床位数6762张,收养人数5846人。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