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除了能看到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还能从各个角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但凡到邻水的游客都会由衷地感叹。
近年来,邻水县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文化建设部署,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了由“全国文化先进县”向文化强县迈进的奋斗目标,邻水文化发展进入了新里程,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唱响主旋律 提升精气神
近段时间以来,全县结合“思想解放年”,将举办第五届“书韵邻州”全民读书活动,“感恩小平、重温邻州”知识竞赛、广场歌咏比赛和“阅动邻州”读书征文活动,开展以片区(乡镇)为参赛单位的“感恩小平,我为建设五个邻水”作贡献全县基层文艺汇演。通过读党章、学党史,广场歌咏赛、集体诵读、唱诵,文艺专题演出等形式,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激发“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的强大热情。
这是邻水在以一种更内在的形式向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献礼,这也是邻水建设文化强县的一道厚重底色。邻水文化发展,包含着一个坚实的内核和支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价值观。从“以善为邻、自强自胜”邻水精神提炼活动的开展,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的讨论,邻水文化强县建设的脉络清晰可见。
在文化建设中,邻水坚守“文化立场”,努力传递真善美,提升市民精气神。近年来,举办“永远跟党走”广场红歌会,“喜迎十八大,建设五个新邻水文化下乡演出”,“邻水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邻水电视台开辟的《邻州讲台》栏目,讲述政策法律、邓小平理论和科学、文明生活知识,深受市民喜爱。
服务重统筹 文化惠民生
城乡群众怎样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邻水的破题方法是:一手抓“强身健体”的城市文化建设,一手抓“固本强基”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县城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将头痛的难题变成高兴的话题。
近年来,邻水投入8000万元建成全国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4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乡镇文体广场、522个农家书屋、1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0条全民健身路径,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建设行动也已全面展开。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为全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拨付资金260万元,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地处北部新区的黄桷树公园、邻水县体育场和邻州广场等地标性文化建筑,让许多邻水人为之自豪。但更让他们感到实惠的是遍布农村的各种文化场所,正是这些构成了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舞台搭建起来了,内容提供如何保障?邻水县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活动,每年送戏100场以上,送电影5700场,送图书10万册。2013年春节期间,全县各地组织100多场文化体育活动,让广大群众过了一个快乐节日。改革增活力 效益双丰收
邻水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首吃螃蟹”。2011年,负债较重的邻水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整体转制,划入四川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比改制前增长了3倍。发展有线电视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全市第一。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2012年,邻水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达到270家,总产值实现2.44亿元,分别比2010年前净增了100家和1.07亿元。投资500万元的广安市首家3D全球同步电影城在邻水建成并投入使用,泽达地产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四星级宾馆,开邻水文化旅游先河。通过改革,国有院团——川剧团撤销后,新设立的“非遗”保护中心,仅2012年就举办、承办各类演出118场次。精心创作的《南海亮剑》电影剧本获“重庆电影杯”大奖,《包公喊冤》摘取四川省第六届戏剧比赛二等奖,音乐小品《脐橙情》获四川省第十三届小品比赛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表演等十项大奖。
邻水,这座古老的城市,如今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文化建设要求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解领导下,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建设全国文化强县而努力拼搏。(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