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威远新店镇:市场建到田边上 农民卖姜好快当(图)

时间:2013-03-1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一般的市场都是白天热闹,可是威远县新店镇民付村的生姜市场却是白天冷清傍晚热闹。3月15日,卖姜的张苹说:“这就是我们这姜市的特色和优势,农民白天挖姜晚上卖,不仅解决了卖姜的问题,还能节省一半多的时间。”这是怎么回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场

  夜幕降临卖姜忙

  晚上6点左右,记者来到民付村四组的姜市,看到许多大货车在市场边上候着装生姜。永强村十二组的郭世才一车姜刚进市口,车还没停下来就有几个商家围了上来,最后他的生姜以每公斤22元成交,500多公斤生姜不到20分钟就卖完了。他捏着一大把钱笑眯眯地说:“自己有市场就是好,生姜从地里挖出来就是钱。”

  张苹一共种了4亩姜,收嫩姜约1.5万公斤,她告诉记者,自己一个女同志,每年收两三万斤姜,如果没有这市场,这么多姜根本卖不出去,哪里敢想一季种四五亩姜就挣十来万块钱。

  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前来做生姜交易的少说也有三四百人。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村民的姜也逐渐卖完了,喧哗声随之减弱。记者看了看表,5万多公斤生姜,1个多小时就全部卖完。

    曾经

  姜多难卖农民愁

  民付村在10多年前,就在村支书李海彬的带领下发明了一种 “锅炉姜”,就是烧锅炉为大棚地增温,满足生姜所需的温度湿度,这样在冬天也有嫩姜卖,每公斤卖价达10—40元不等,而且占地少产量高,每亩能收4000来公斤嫩姜。

  由于种姜的效益好,民付村全村都种,每年光收获嫩姜就高达上万吨。生姜一多,销售成了大麻烦,就连运输都会产生大量成本。当时村民们成天为了卖姜发愁。

  偶尔倒是有生姜购销商来拉姜,可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说多少钱一斤就多少钱一斤,形成恶性压价。而且当时交通不便,路边不可能停放很多车辆,所以销量非常有限。

  村民李九明说,以前没有市场,经常姜烂在地里,“记得有一年,我一亩地生姜硬是没挖,最后全烂在了地里,因为挖姜要花费人工不说,挖起也卖不出去。”

  李海彬说,眼看这么成功的锅炉姜由于受市场限制,种植面积逐渐萎缩,到后来全村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还在坚持种植。

  化解

  自办市场解困境

  面对卖姜难题,许多村民都说,要是村里有个市场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村委会和镇党委政府计划在生姜产地附近筹建一个专销生姜的市场。

  经过多方协调,一个县城老板表示愿意投资80多万元,在全村种姜比较集中的四组租用了18亩土地,建起一个专业姜市。市场内设有交易所、停车位,还有专供种植户囤放生姜的房间,当天的生姜卖不完,也可以暂时放到明天再卖。

  六组村民刘红说,有了自己的市场就有了主动权,所有的价格都统一执行,外来采购生姜的商贩就无法随便压价。

  据市场管理方介绍,农民在这个市场,卖100斤姜只交2块钱的卫生管理费,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随着市场越来越红火,村里种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如今,不仅民付村本村500多户村民种锅炉姜,周边永强等村也发展起了锅炉姜,每年产嫩姜的数量从几百吨增长到了1万多吨。即便如此,生姜一样是一抢而空,从没有过滥市现象。

  据了解,每年当地农民种姜收入达2000多万元,人平达5000多元。村民种姜富了,生姜市场功不可没。(四川农村日报)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