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首善庐阳 “美好乡村”向幸福进发(图)

时间:2013-03-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生态湿地辉映碧水蓝天

  庐阳区,安徽省会合肥的核心城区,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庐阳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合肥历史文化、城市快速崛起代表性的窗口。

  近年来,庐阳区围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以“提升发展品质、提高幸福指数”为主线,以“转型升级、管理创新”为抓手,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开放创新、民生导向、生态优先”四大战略,在精心打造“商贸金融、工业物流”两大功能板块的同时,立足于84.76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功能板块。

  这个板块隶属于一乡一镇——三十岗乡、大杨镇。作为合肥“水源保护地”,这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功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来三十岗蹲点的乡镇书记曾感慨:“三十岗发展经济太难了,头上悬着两把剑:一是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是全市人民的水源保护地。谁要是能把三十岗发展好,我真佩服他!”

  如何避开发展的掣肘?几经探索和努力,庐阳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即围绕“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奋斗目标,实施“开放活乡、生态美乡、旅游兴乡”发展战略,着力乡村面貌大变样、旅游经济大发展、生活品质大提升,主打“生态”和“文化”两张牌,“美好乡村”的瑰丽画卷正在庐阳大地铺开。

  农村美了,村民富了。庐阳,“美好乡村”向幸福进发!

   

""

休闲体验成乡村风景

  都市农业插上旅游“翅膀”

  3月的三十岗乡,生机盎然。

  在面积5000余亩的桃溪水果农场,桃、李、杏等蔬果正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等待着花开果熟。4月至9月,桃花节、樱桃采摘节、果桑采摘节、桃杏李采摘节、梨子采摘节……众多与水果有关的节日将逐一登场。农场有关负责人说:“桃溪水果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果园,将其打造为合肥最美的都市乡村花园。”从中获益的是在这里劳作的40多位村民,除相关补贴以外,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在2300元左右。

  桃溪水果农场是庐阳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之一。自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好乡村重大决策以来,庐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早在两年前,庐阳区就全面退出了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的传统种植格局,为发展特色和高效农业腾出大量空间。截至目前,全区蔬菜种植1.048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4500亩,苗木花卉生产面积达3.4万多亩。新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经济果林生态园50多家,建成森绿成刚山核桃、王大塘蔬菜、传香瓜蒌子等各类农业基地近20个,形成一批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特色村、优质经济果林种植特色村,“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进一步显现。庐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批农业生产规模化项目,成为现代农林业的新样板,引领了区域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夯实了美好乡村的生态基础。

  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初春时节,当笔者走进李向梅合作社基地时,正赶上她从育苗基地拉西瓜苗回来,指挥着工人把成箱的瓜苗从卡车上搬下,她告诉记者:“现在正是育苗的好时候,这几天就要把所有大棚的瓜苗全育上。”她的合作社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动农户发展致富。

  截至目前,庐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4家,入社社员3100多人,注册资金2290多万元,生产基地面积达3.5万亩,联系带动区内外农户6万户,覆盖粮食种植、苗木花卉种植、蔬菜瓜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农民合作社正走向“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服务模式之路。

  在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基础上,庐阳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今年准备打造两条美好乡村建设魅力路线:一条精品生态产业观光旅游路线,该路线以游览三十岗乡国家4A级风景区优美景色为主,采摘无公害蔬菜和瓜果,感受最美都市乡村;另一条新农村文化产业美好乡村建设路线,该路线以游览汉文化风格村落为主,品尝特色餐饮,亲身感受美好乡村魅力。

   

""

艺术部落走近乡村

  “慢城”中流淌着艺术气息

  三国遗址公园倚靠着两大水库,东瞿河自东向西流淌,河道两旁向日葵地成片,意杨林四季皆景,芦苇荡中自行车慢行道向远方延伸——这里,是合肥市民皆知的北城“生态氧吧”——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庐阳区三十岗乡。近年来,三十岗乡以其独特的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更深深获得了一批艺术家的青睐。

  去年夏天,合肥知名艺术策展人谢泽来到三十岗乡崔岗村,他立刻被这里独特的人文气息所吸引。不久,他将自己的“瓦房工作室”搬到了崔岗村。艺术家的影响力让这个合肥西郊的偏远村庄一时间声名鹊起。著名雕塑家黄震的工作室、旅行家卢美娥的私人花艺馆、“八间房子”影友俱乐部等私人艺术文化性质的机构紧随其后,陆续进驻崔岗村。这里不仅成为合肥文艺青年追寻艺术灵感的宝地,也成为广大市民远离尘嚣陶冶情操的栖息地。谢泽说:“不以赢利为目的,方可将崔岗村打造成乌托邦气质的艺术小镇。”在谢泽的构想中,艺术小镇可以有几家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咖啡馆、酒吧、书店、特色小商店以及民俗客栈等等,渐渐形成集群,成为合肥人休闲的好去处。而崔岗正在向这个梦想迈进。

  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庐阳区决策层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在最大限度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的同时,将‘慢城’的生活理念融入景区的各项规划设计中,将其打造成合肥的‘慢城’。”为此,庐阳区坚持规划引领,对乡域总规进行完善,科学编制集镇组团控制性规划。将结合水源地保护区搬迁后村庄整治、小市镇建设,以及已引进的大型农林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都市休闲体验农业、生态养生基地和培育富有文化理念的特色主题庄园,为一些高端客户群提供创作、养生、度假、写生和商务会议等特色服务。“让人们在‘慢城’中轻松工作,‘让人来了不想走’。”

""

乡村别墅美轮美奂

  碧水蓝天下居有“乡村别墅”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宽阔的水泥路、并齐的太阳能路灯,还有农贸市场、幼儿园、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城里标准化社区才具备的条件,在大杨镇十张村小钱郢一样都不少。住在这里的钱文良大爷逢人便夸:“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样阔气的房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啊。”可新农村建设前的十张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坑坑洼洼的泥泞路、随处排放污水垃圾,脏乱差情况十分严重。

  让“钱文良们”有盼头的事情不只一两件。庐阳区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本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碧水蓝天下的“乡村别墅”,让百姓看着舒心、住着开心。

  该区充分结合农村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搞大拆大建,着重保留乡土气息,按照农户自愿原则,房屋改造统一风格,突出特色。东瞿大郢房屋改造考虑到靠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合肥三国遗址公园”,村庄的整体风格便体现了汉代元素,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不仅如此,还对村庄里损毁渠道、破损道路进行规整,在庭院和道路边植树绿化,彻底解决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极大地改善广大村民的居住环境。配合“水源地”保护,庐阳区通过搬迁“水源地”村民,全力做好“水文章”。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杨镇水源地搬迁一期工作,整治土地面积325亩。此外,该区还着力做好“绿文章”,累计完成成片造林面积5199.2亩,让“生态氧吧”名副其实。

  为方便村民出行,近年来,庐阳区累计投资2亿元修建“村村通”公路27条,长达55公里,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据庐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到2013年5月前,该区将完成三十岗乡东瞿村东瞿大郢和大杨镇岗西村东风村民组两个中心村试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并做好电、水、路、网、教育、医疗等设施配套。至2017年底,全区所有14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五个美好”,全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好乡村,全部打造成为独具庐阳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文化大院滋润文明乡风

  文化大院让乡村活色生香

  庐阳的乡村,是有文化内核的乡村。

  庐阳区通过培育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户、文化大院以及举办民间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和提升村民的休闲文化生活,让“美好乡村”活色生香。

  文化的乡村,来源于农民自觉自愿的奉献。在三十岗乡东瞿村,有一户特别的农家,这户农家不仅在饭点会飘出饭菜香,而且常年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墨香,三十岗乡村民每每“循香而来”。这就是三十岗乡远近闻名的新农家文化大院。

  新农家文化大院的创建者和管理者是小学退休老师,他叫胡朝发。2006年夏天,胡老师主动把自家近50平方米的客厅腾出来改成书画室和棋牌室,摆上家里的闲置科技书籍,自掏腰包添了些书、象棋、DVD光碟等,供乡里的孩子学习娱乐。他的义举吹响了“文化集结号”。接着,书店免费送来书籍,省、市文化部门也纷纷为这个小小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乡里还特地将胡老师家门前的地征用过来,陆续地添置了篮球架等体育和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这个农家大院现在成了老年人的“快乐俱乐部”、中年人的“充电场所”,孩子们的“学习班”。农闲时,附近的老人赶来看书、听戏、下棋。“现在咱在村里也有了看书的地方,活着带劲!”

  与农家文化大院具备类似功能的大杨镇谢岗农家书屋,首创“1+X”联络模式,真正做到了把农家书屋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成为“2012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所谓的“1+X”联络模式,即给书屋配备一名兼职管理员的同时,把16个村民组组长发展成为图书联络员,村民要看什么书可以向联络员反映,其收集信息后统一到书屋来借。联络员也定期将书屋最新的信息告知村民,并将书籍送到村民手中。这在引导农民读书的同时,也发挥了书屋政策宣传平台的作用。

  文化的乡村,来自于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爱护。去年,大杨镇十九中、三十岗古城小学少年宫正式开放,乡里的孩子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课余时间学习弹奏古筝、制作陶艺、练习舞蹈了。

  为给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庐阳区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的基础和条件出发,从完善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入手,保证基本投入,完善基本设施,将政府力量作用于社会力量,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沉睡于乡野的文化资源,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