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篇:引来科技“灌”农田 现代农业的合芜蚌样本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安徽该如何与时俱进,迎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曙光?面对这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新问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给出了答案。
富硒砀山梨、富硒鸡蛋、富硒太平猴魁……在位于安徽省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内的安徽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添加了富硒功能的农产品。普通水稻卖一块多一斤,富硒之后,产值提高4—5倍。
当农业遇到科技,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在为期六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和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找问题的答案。
院企合作结硕果
控失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提到化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但这个农田“小帮手”因流失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科学研究证明,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35%,大部分通过径流、渗漏和挥发等途径损失,流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合肥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们探索出了解决路径。这个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自2006年至今,持续六年在八季大田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控失肥。试验示范证明,控失性肥料可提高氮素利用率6%-13%,与等养量普通化肥相比,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均可增产10%以上。既可用于大田作物,又可用于经济、园艺作物,具有广泛适用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试验示范结论表明:地表径流氮、磷损失比普通化肥减少47.8%、渗漏流失减少50%,化肥施入土壤氨气挥发减少17%-32%。
帝元生物科技总经理王永国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控失肥每吨增加成本9%降至3%,到农民手中,每亩化肥成本增加不到5%,却能够实现增产10%。控失肥倡导一次性施肥,使用这种肥料对农民劳动量减少也有积极作用,因此被很多农民亲切地称为“懒人肥”。
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和创建了国内外第一条年产5万吨控肥宝生产线,包括国际一流的等离子体改性设备及自动精准复配工艺等,为大规模产业化制定了企业标准,奠定了生产基础,新一代年产10万吨离子束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创建中。
从“人养鸡”到“设备养鸡”
高科技助力孵化产业做大做强
肯德基、麦当劳我们都吃过,但是他们使用的禽肉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你知道么?在蚌埠,记者看到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研发的“依爱”牌孵化和成套养殖设备,该孵化设备一次可以孵化40320枚鸡蛋,通过21天的“孕育”,一枚鸡蛋就可以变成鸡苗。有了这套设备,家禽孵化就能够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一次孵化出四万多只鸡苗,如何饲养成为难题。而自动化成套养殖设备将这一切变为可能。普通的饲养模式占地面积大,不仅需要大量的饲养人员参与到养殖过程中,而且饲料的使用效率比较低,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41所党委书记刘辉告诉记者,这套养殖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一平方米内饲养15—20只左右,每只3斤左右大小的鸡。一栋标准化的鸡舍可以同时饲养2万只左右的肉鸡,不仅实现了自动供水、自动喂食,还具有自动通风、换气、温度调节等功能。一个人可以同时看护两栋鸡舍。将以往的“人养鸡”模式提升为“设备养鸡”。
数据显示,“依爱”牌孵化养殖设备使用两公斤饲料就可以生产出一斤肉鸡,国内占有率达到70%以上,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先后荣获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等十多项殊荣,并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养殖设备里的核心技术——环境控制器,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国内只有41所具备研发能力。
农业穿上“科技外套”
高效率带来高收益
24小时监控摄像头、光照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农业种植已经披挂上了高科技的“外套”。
在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看到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已经成为常态。目前该示范区已在现代种业集聚与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和企业集群集聚等方面取得突破。
示范区形成了优质大米、畜牧、名特优水产、蔬菜(双孢菇)四大主导产业。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达到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11元。
核心区大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已完成总投资近10亿元。达到了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设施栽培、节水灌溉、集约生产、智能管理、信息网络等技术引入到试验区进行生产,通过示范、展示等手段,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了现代农业的孵化作用。
【短评:科技改变农业】
从过去的“靠天收”到如今的“人掌控”;从过去扛起锄头下田间,到现在的轻点鼠标远程操控,当科技的源泉“灌”进农田,庄稼地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用、农科教紧密结合,像硒谷生物科技、帝元生物科技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用高科技带来了高效率的同时,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展涉农新兴产业。像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样成功的“探路者”,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光明前景。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相对优越的科技资源,作用于相对落后的产业资源、资本资源等基础条件,产生了倍增效应,闯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新路子,打造了现代农业的合芜蚌样本。
(文章来源:合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