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南江:村城相融 闯出统筹城乡新天地(多图)

时间:2013-01-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公山叠嶂,几水长流。被誉为“公山几水”的山城南江,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征程上。

  不断延伸硬化的乡村公路、川北民居风格浓郁的村民聚居点、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欣欣向荣的工业经济、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扑面而来的和谐新风……南江县通过大力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在偏远的山区闯出了统筹城乡的新天地。

""

元顶子富硒茶茶园

""

依山傍水的红光乡黑池村巴山新居

  转换 经济支点前移,农民华丽转身

  “过去,我们这深山老林里的老百姓一年忙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日子穷得叮当响。随着光雾山景区的开发,我们都建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去年我家营业收入有20多万元。”在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农家乐老板唐国荣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谈起日子的变化。

  光雾山镇党委书记吴城蓉说,光雾山镇已建成10个“巴山新居”聚居点,800余户、2600多名聚居山区群众就此告别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事农家旅游项目,他们由过去地地道道的山区群众一跃成为个体私营业主,依靠旅游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蓝瓦白墙,一幢幢“巴山新居”坐落于青山绿水间,一条条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农家乐、喷水池、休闲广场……站在新建成的房屋旁,红光乡黑池村村民杨春华显得格外高兴,她说,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山农田和破旧的土坯房。

  目前,黑池村建起5000亩杨梅基地,杨春华与其他农村妇女一样,按时到园区上下班,管护苗木。“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近2000元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杨春华说。

  据南江县农办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发展壮大翡翠粮油、北牧黄羊、米仓林业、喜来登、翼展集团等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富硒茶、金银花、核桃、富硒杨梅、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8万亩,全县已有1.5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转变 城市变靓,乡村变美

  道路宽阔平坦,行道树郁郁葱葱,路灯华光异彩,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步入南江县城,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好个南江县,走拢才看见,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这是旧时南江县城的真实写照。多年前,县城连一座桥梁也没有,过河靠木船,现在间隔不到1000米就有桥梁。去年,还新建成四桥一堤,县城区桥梁达10座,沿河两岸还建起了漂亮的滨河路。

  近一年来,南江县城加速发展变化着。红塔新区、黄金商务区、槐树休闲度假区、东榆工业园、跃进创意农业园、幸福森林家园等“五大板块”完成房屋拆迁48万平方米,新增城区面积6.7平方公里;沿县城疏浚河道11公里,新建滨河路8公里;槐树休闲度假区基本建成;朝阳片区建筑立面风貌塑造12万平方米,新增亮化景观15万平方米;新建断渠、南门口等城市节点景观4处,新增绿化5万多平方米,全县城镇化率提高4.5个百分点。

  城市美了,乡村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偏远的红四乡永福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村镇景象,一排排新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丝带般在山间蜿蜒伸展……休闲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设施、绿化带,还有幼儿园、卫生站、农家书屋等公共公益设施一应俱全。“如今农村已经城市化,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并不比城里差!”永福村的百姓都这样说。

  目前,南江县已启动建设聚居点400个,基本建成364个,聚集农户1.36万户。已完成农村土坯房(危旧房)改造1.44万户、巴山新居建设1.48万户。去年全县累计捐资8200多万元,带动投资2.8亿元,启动132个村701公里畅通工程建设,现已硬化乡道、连网路及断头路8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257公里。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20处,有效解决4.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6万人彻底告别“背水桶”。

 [1]  [2]  [3]  [4]  [5下一页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