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后发赶超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巴中实践

时间:2021-11-16 10:45:59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九月的秦巴山区腹地,碧空万里、重峦叠嶂。微风徐徐,平昌青花椒产业带翻涌着绿浪,通江秋锦山上连片的蓝莓株苗长势喜人。绿水青山之间,巴中经开区国药天江、意科碳素、巴山牧业等大批企业一派欣欣向荣,现代物流园区等施工现场如火如荼。

巴广、巴南、巴陕高速公路东兴场立交桥。  付海旭  摄

这是一块继承了非凡基因的热土。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地区战略转移进入川东北,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攻下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并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里被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老区人民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壮大了红色力量、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区振兴发展。今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作为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市正迎来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记者深入巴中采访了解到,该市以落实“三新”要求为根本遵循,锚定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目标定位,抢抓机遇,努力开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巴中城区

革命老区振兴统揽区域发展新定位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最近,四川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在南充市营山县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指出,省委省政府把推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将老区发展作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坚持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各项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既逢机遇,又凭风起。“我们应如何理性务实地判断巴中面临的危与机,时与势?”巴中市委书记何平表示,经过艰苦努力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当前既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把老区建设得更好的责任,又面临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我们必须认识到,巴中经济社会虽然总体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存在。“我们应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开辟一条适应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巴中市委在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充分研判巴中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形成了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这一蕴含着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发展定位。“三市两地一枢纽”即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巴中恩阳机场已开通12条航线,为老区振兴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张学金 摄

何平强调:“在这六个目标定位中,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是居于统揽地位的。”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解释:“这一定位,从历史依据来看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依据来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务实抉择,从现实依据来看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记者了解到,自撤地设市以来,巴中市立足基本市情和上位支持分别确立了顺应发展形势、引领发展的目标和思路,“三市两地一枢纽”中的前四个目标是国家级名片,后两个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定位,体现了新发展阶段巴中站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来审视和谋划巴中的发展。同时,“三市两地一枢纽”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这一目标定位立足市情“走自己的路”,全过程全方位贯穿了创新的要求,着力于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全面协调的目标,充分发挥巴中绿色的“底色”,门户枢纽建设诠释了开放的要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更是体现了共享本质。另一方面,定位的六个有机构成,既是从全国、全省层面赋予的角色,也充分考虑了巴中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

研判内外形势,锚定目标定位,更需要清晰长远的发展路子。巴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峤介绍,巴中市立足“三新一高”和“一干多支”的战略全局制定了“两主三基、四向发力”的总体思路,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夯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三个根基,在上争支持、外抓招引、内强培育、广聚民智上持续发力。

巴中经开区工业园区

融合创新突破文旅康养产业新极点

在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有座颇为特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这里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据载,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为反对军阀围攻,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搬迁到此。当时条件艰苦,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为伤势过重、缺医少药不幸光荣牺牲。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褒奖革命烈士,修建了王坪烈士墓区。

作为原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首府的巴中市,境内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除了王坪旅游景区,还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苏区苦草坝后勤中心革命旧址、甄子垭红军战斗遗址、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平昌县英烈纪念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红色遗迹以及众多散见于各地的石刻标语。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巴中市已普查出红色遗址遗迹78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

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更应该激发这些红色遗存的当代价值。记者了解到,巴中市以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为抓手,加强区域内革命历史的挖掘和宣讲、加强红色遗址和纪念设施的修缮、提升红色景点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巴山干部学院、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等一系列红色文化传承标志性工程,推动共建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何平说:“我们要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串起来讲,把市内红色景点串起来打造,把历史讲活,把影响讲大。”

巴中市通江县芊菇生物生产车间  黄世涛 摄

四川省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四川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上,彭清华强调,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鼓励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不断提升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为巴中市充分融合全市红色和人文、自然优势资源,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坚定了方向。

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巴中市有着深厚的基础。资料显示,巴中市目前查明的旅游资源达8277处,其中优良旅游资源1623处,查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六大类文化资源10万项。巴文化、米仓古道文化、石窟文化等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光雾山诺水河是世界级资源,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块金字招牌。全市4A级及以上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三位,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1个,候选县1个。

记者了解到,目前巴中市正致力于纵向构建完善产业链、横向发展产业集群,构建以“1+3”主导产业为重点、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点。“1+3”产业体系中的“1”,就是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

何平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旅游将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国内旅游、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定制旅游以及康养类旅游等关注度上升,巴中作为四川省“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中川东北文旅经济带的重要区域,迎来了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最好时机。

巴中市以突出全域旅游示范市主攻方向,坚持全区域统筹,做强旅游景区、发展城市旅游、提升乡村旅游、擦亮红色旅游;坚持全要素供给,实施“交通+旅游”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坚持全产业带动,发挥“文旅+”功能,加强文旅与品牌节会、康养、运动、商贸的深度衔接;坚持全社会参与,培育高能级旅游市场主体、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等,通过一系列支撑举措,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

川酒“江口醇”质量检测现场

此外,巴中市还将依托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级文旅资源条件组建文旅新区,采取经济区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方式重塑经济版图、重组文旅格局,建设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绿色新兴增长极。

“两化”理念开辟生态产业新战场

“生态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作为革命老区,比基础、比条件、比块头,我们可能不如一些地区,但是生态上我们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何平强调,在“两山”理论指引下,谁拥有的绿色更多,谁的财富就越多,巴中市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就是最大的财富。

巴中市借助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聚焦国家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指标,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推进减污降碳,以“双碳”目标为抓手探索相关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现代化生态体系,强化生态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价值层面的高度概括。“绿水青山”如何有效转化为具有市场效益的“金山银山”, 作为路径选择,这成为考验决策层智慧的重大课题。何平介绍:“我们既要在开发中保留住青山,又要在保护中发掘出银山。”巴中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变绿色为效益。

记者发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充分体现在巴中市“1+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上,“1”——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体现了生态产业化的方向;“3”——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集群,更代表了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要求。

全国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

巴中市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白酒制造为重点,以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承载力强的产业园区为抓手,打造产值超500亿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依托柳林食品工业园加快推进蓝润生猪全产业链、山东龙大火腿等项目,统筹规划建设中国西部肉类食品加工园区。依托江口醇、小角楼产业基地,建设平昌白酒工业园,打造区域性优质白酒基地、川酒新地标。依托巴州工业园,立足药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矿泉水、药饮功能性饮料。依托南江东榆工业园大力发展以南江黄羊屠宰加工、核桃食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食品加工,打造富硒有机食品供给基地。依托通江春在工业园大力发展通江银耳深加工、青峪猪肉制品加工,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该市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发展丹参、杜仲、芍药、黄精等主要品种和枳壳、金银花、川明参等大宗品种种植及深加工,推动中医药与康养融合发展,培育建设西部现代生物医药康养新型产业基地,打造产值超过200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强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GAP规范化种植,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立足巴中经开区等主战场,加快建设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支持巴州区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外引内育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推进智慧中医药建设,健全中药材市场体系和医药创新体系。

巴中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巴中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机遇,以培育壮大天然气、石墨产业为重点打造100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气化巴中”行动,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加快建成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突破石墨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建设关键性技术研发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突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水平,打造西部先进碳材料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位于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记者了解到,巴中市以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为抓手,深入落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持续提升粮食以及茶叶、核桃、银耳、道地药材、芦笋等特色产业基地的面积,扩大生猪、南江黄羊、肉牛、水产品等养殖规模,同时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推动“巴中产”“巴中造”农产品在成渝地区市场占有率和供给率稳步提高。积极探索与成渝等地攻坚产业协作园区,参与其产业分工,勇闯“总部在成渝、基地在巴中,研发在成渝、转化在巴中,消费在成渝、生产在巴中”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以“1+3”产业体系为指引,重点承接成渝地区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的产业转移。

强化枢纽打造老区振兴新引擎

巴中地处中华地理版图的腹心。仅从地理方位上看,这里本应是东西南北的中枢所在。然而,千百年来,莽莽大巴山将四面通衢束成峭壁小径,很长时间里,交通成为困扰当地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近期,记者在通江、平昌、恩阳等区县走访期间,欣喜地看到,墨绿色连绵起伏群山之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如白蟒时隐时现,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串联起了民居聚落与产业基地。车来车往,昔日的“蜀道之难”,已慢慢沉入人们的记忆,秦巴山区的“田园牧歌”渐渐融进越来越多的都市气息,城市和乡村随着道路的畅通,在不断相互蔓延渗透。

近几十年来,巴中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交通条件已有了质的飞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的交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何平表示,唯有将山岭尽变为通衢,才能释放巴中地理方位的优势,将“地理中心”变成经济中枢,加快形成“1+3”主导产业为重点、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四川省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就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出了要求,明确建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库,支持将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具备条件后优先启动建设。

记者了解到,巴中市将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作为“三市两地一枢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基础支撑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的重要保障,予以高度重视。

主动落实融资投资环境、创业场地支持、税费减免、创业奖励、吸纳就业补贴等扶持优惠政策,成功扶持一批创业典型

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巴中市将加快推进北上出川、南下入川大通道建设,健全现代综合交通和物流体系,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络和成渝西1.5小时交通圈,深度融入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北向开放拓展的窗口,有效发挥开放平台功能,拓展跨区域、多层次和更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推动商贸相通、信息互通、产业融通,建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的集散地。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振兴发展的三大根基。”何平强调,“十四五”期间是巴中市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期。

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巴中市把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头号工程”,聚焦“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目标,坚持开放第一引擎、培育创新第一动力、打造诚信第一品牌、突出效率第一生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将革命老区建设成宜旅、宜居、宜业的充满吸引力的新区。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随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的推进,承载红色基因,拥有生态禀赋的老区巴中,发展条件正在迅速改善、特色产业正在培育壮大,老区新画卷正在添上绚丽的色彩。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本刊记者  彭志萍 黄世涛)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