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退耕还林 “退”得山清水秀农民富(图)

时间:2013-01-2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背景▼

  按照国家、省对我州的生态要求,2012年,州委、州政府提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任务目标,围绕生态做文章,立足旅游谋发展,做强产业惠民生。

  2012年,全州林业工作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并重,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各项林业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2011年度新增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3.49万亩。完成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栽面积9.2万亩。有效巩固了80.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

  故事▼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使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村走出了一条山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腊月山村共分为三个组,分别是格勒斯果组、节目组、先锋组,都在半山腰地带,这里过去就有“下雨逃命睡崖窝”“有女不嫁腊月山”的说法,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腊月山村,放眼望去,山头片片绿色吸引眼球。山坡上松树、白杨树、洋槐树等用材林郁郁葱葱,层层叠翠;梯田里苹果树、花椒树、核桃树等经济林绿荫覆盖,生机盎然。

  “我们村家家都退耕还林,我家就有10亩地栽上了松树、洋槐树、花椒树。”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56岁村民杨明华深有感触“如今我家的退耕地里都种上花椒树了,怎么算都划得来,往年一亩地产玉米400公斤,毛利润800元左右,现在一亩地花椒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我家的5亩花椒去年就卖了10000多元,你看,我家的电器一应俱全,连磨面机都有了”。通过科学合理布局,腊月山村的格勒斯果组、节目组、先锋组以发展花椒树为主,经营核桃、苹果为辅,从而建成了“以花椒为龙头”的重点特色经济林基地,特色经济林种植大户不断涌现,如今年产250余公斤花椒的种植户比比皆是。

  据了解,10年间,腊月山村共获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84.0万元,退耕农户户均获得政策补助近3.68万元。国家政策补助和经济林收入,让农民生活近期有保障、长期有效益,从而使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得到落实。同时,退耕还林的实施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腊月山花椒林基地”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以花椒为主的基地230余亩,以核桃、苹果为主的干果、水果类基地60余亩,以松树、洋槐树等为主的速生林基地500多亩,年产值达50余万元。

  自1998年起国家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丹巴林业人实现了从“砍树人”到“栽树人”和“护林人”的历史性转变。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如今丹巴县的村村寨寨退耕还林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抓紧建设,已初见成效,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深受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余年内,丹巴县共完成营造林任务2万亩,形成了多主体的绿化造林格局。到2012年,丹巴县对285万亩森林资源进行依法有效管护,切实巩固7.9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甘孜日报)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