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宁夏:再造一个“新农垦” 认准一个“专” 做强产业链

时间:2012-12-2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农业现代化,抓手在哪里?

  已是寒冬,可是行走在宁夏垦区,那整齐划一的现代化牛舍、标准化的马铃薯繁育基地、规模化的葡萄园……到处洋溢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欣喜和产业化致富的信心。

  “宁夏垦区面积不大,但资源独特,我们就认准一个‘专’字,专业化做强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引领农牧区农业现代化。”宁夏农垦局党组书记、集团董事长王永忠说,2009年宁夏农垦提出力争5年生产总值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农垦”。2011年农垦生产总值达到16.29亿元,比2008年增长61.5%,正朝着这一目标阔步迈进。

  走向专业,有型发展

  宁夏农垦越来越有型了。40万亩优质粮食、30万亩葡萄、20万亩水产、10万头奶肉牛、10万亩外向型设施蔬菜、10万头生猪。贺兰山下,黄河两岸,这盘现代农业的“棋局”,井然有序。

  走进平吉堡奶牛5厂,登高看去,一片生机勃勃,吃过饲料的奶牛悠闲地在沙地上休憩,或撒欢打滚,或悠然漫步。“晚点就要挤奶了,我们的奶牛产奶量,现在是全区最高的。”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经理宁晓波自豪地说。

  在茂盛草业有限公司奶牛场,3000余头荷斯坦奶牛正在标准化牛场大快朵颐。草业公司经理张新勤介绍,作为宁夏的“奶牛摇篮”,宁夏农垦近年来建成了31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奶牛存栏3万头,奶牛入园率达96%;在实施的奶牛高产创建攻关中,成母牛平均单产最高达到10.3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奶牛产业的大发展,正是宁夏农垦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首3年前,宁夏农垦虽然拥有14个国有农林牧场、5个事业单位、11个工商建设旅游服务企业,可由于体制机制不顺,人均收入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一半,企业负债率高达70%。

  2009年2月28日,自治区召开加快宁夏农垦改革发展动员大会,7月6日,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各项改革大幕全线拉开:将原来的23个子公司整合成了4个直属子公司和2个控参股公司,对14个国有农场实行了场企分离改革,“贺兰山”“西夏王”“沙湖”3个实业公司及其所属的5个子公司和18个分公司各有专攻。

  专,才有稳定发展的定力;专,才有做强产业的基础。

  龙头昂起,一颗葡萄拉动一个产业

  沿着葡萄酒杯形的环形公路,驶进玉泉葡萄酒庄,这里是集高端葡萄采集、酿造、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基地。“我们的目标,就是做成西北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一个酒庄。”酒庄负责人安宏伟介绍。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一个30万亩的葡萄基地建设过半,围绕基地打造成一个极具特色的葡萄酒城,3个特色小镇、30个特色酒庄。

  发展葡萄园的同时,宁夏农垦大力推进葡萄酒品牌建设,“西夏王”葡萄酒已颇具影响力。“过去,农民卖葡萄原汁,最好的1吨才卖2万多,现在我们每年3500吨原汁,卖酒的话就是1.5个亿,这都是做大产业带来的好处啊。”

  宁夏农垦集团副总经理毛荣业介绍,他们还建成了全区最大、年繁育3000万株种苗的葡萄苗木繁育中心,具备了繁育葡萄高端种苗的能力,3年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质种苗6000万株。

  依托龙头,品牌拓展、科技创新,方能拉长产业链,发挥出最大价值。

  走进宁夏农垦沙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轰鸣的机器声中,金灿灿的稻谷经历20余道程序,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装袋入库,整个过程只需10来分钟。“虽然起步晚,但生产是一流的。现在,我们的沙湖大米很畅销”, 生产经理刘少娟说:“过去,虽然拥有产区优势,但是却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就是缺少产业链的延伸,下一步,我们还想引进米糠油的生产线,把低价值的谷糠变成好资源。”

  依靠科技,宁夏农垦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构建出“四大产区”大工程:粮食生产区实现稳定发展,葡萄生产区实现快速发展,奶牛及牧草生产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专,才能纵向精深发展;专,才能抢占产业制高点。

  专业人才,破解现代农业瓶颈

  宁夏农垦创建62年,如今的宁夏川,已由当初的戈壁荒滩,成为靓丽的塞上江南。

  没有几代农垦人的无私奉献,便没有今日的宁夏川。没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便没有垦区蓬蓬勃勃的局面。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专业人才。

  47岁的徐向东,是一位“垦二代”。当年父辈肩挑手扛,饿了啃干馍,困了睡地窑,愣是在一片盐碱地上开出了良田。如今,徐向东已经是平吉堡农业公司的经理,一个3000多亩的农业园区经营得很好。

  “农垦事业日新月异,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徐向东坦言。为了留住人才,宁夏农垦除了制定优惠的薪酬政策外,还有很多人性化的考虑,比如,对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住房等方面都给予补贴和帮助。

  大批的农垦职工不仅仅从改变种植结构、科学种植养殖、规模化发展等工作中得到了好处,还在生活等方面,享受到了切实的便利。就说玉泉营农场吧,农场先期开垦的4万多亩地全部由职工承包,种葡萄一亩地收入就有4000多元。

  近3年来,宁夏农垦从年轻人中公选出了5名管理人才,担任领导职务。农技职工李安金,200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就业于灵武农场,他针对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和承接国家、自治区、农垦的田间试验示范项目100多项。2008年灵武农场承担实施全国水稻高产创建,万亩水稻由过去长期徘徊在亩产650公斤跃升到744.4公斤的创纪录水平。“这么好的平台,当然要多干事啊。”李安金笑道。

  2009年以来,宁夏农垦共招聘263名高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7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10名,农垦农业科技贡献率上升到55%以上。

  专,才有干事创业的凝聚力;专,才有人才施展的平台。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