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田中放音箱 草莓“听歌”长得快(图)

时间:2012-12-2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方法

  通过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谐振波,使植物产生生理共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效果

  安装音箱后,草莓产量高出10%,而且鼠害损失也减小了不少

  人听了优美的音乐后,往往会心情舒畅。而水果、蔬菜听音乐数月后,不仅结果率提高,产量也明显增长。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逐步推广的物理农业新技术。

  昨日,年过7旬的物理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侯天侦来到成都。他走进郫县、双流等地的蔬菜水果基地,实地查看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在成都的试点情况。侯天侦说,与传统的化学农业相比,物理农业更加环保。

  现场

  大棚里放“音乐”冬草莓长得快

  昨日,位于双流合江镇外的上千亩冬草莓培育大棚连成一片。临近深冬,已到了冬草莓采摘的旺季。草莓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供给成都乃至全国的大型超市。

  在当地一处冬草莓大棚旁,华西都市报记者听到其中不时传出“嗡嗡”的低鸣声。走进大棚,可以看到田地正中放着一台灰色音箱,声音正是从这里发出的。

  此片草莓田的主人李昌全,此时正和几个农户穿梭在大棚间,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李昌全说,今年8月农业技术人员在大棚中安装了音箱后,告诉他不用施肥,草莓还能长得更快。

  “起初我还不相信,放这种嗡嗡声,就能让草莓生长?”但李昌全的疑惑很快被打消。他发现田里安装音箱后,草莓产量比其他没安装的高出10%,而草莓叶面也比其他的绿了不少。更奇特的是,贪食草莓的田鼠好像很讨厌这种“嗡嗡”声,一个月下来,鼠害损失减小了不少。

  原理

  利用音频谐波为植物经脉“按摩”

  “播放音乐不是让农作物心情愉悦,而是通过声频共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年过7旬的物理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侯天侦昨日走进郫县唐昌蔬菜生产基地、双流合江冬草莓基地等地,实地查看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试点情况。

  侯天侦介绍,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并尝试用植物声频控制技术为农产品增收。而这一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让植物听音乐”。但这种人类听上去的“嗡嗡”声,有别于我们通常理解的音乐,而是一种声波。正是通过对植物施加这种特定频率的谐振波,使植物产生生理共振,从而加快植物细胞内液体运动速度,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共振的效果就像是用波长给植物“按摩”。

  据双流合江镇村民统计,使用音频“按摩”的草莓平均每株结果增加4至6个。而郫县唐昌镇村民则表示,接受“按摩”后的青菜地,平均增产10%至20%。

  展望

  推广物理农业降低农药使用

  “其实音频催长技术,只是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一个分支。”侯天侦介绍,所谓物理农业就是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特定技术方法处理农作物,使之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

  侯天侦说,化学对农业增产、保障人类食物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过度使用农药、农肥,不但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也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而物理农业避免了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使用化肥所带来的对土壤、大气、水的危害,能有效保护市民健康。

  侯天侦说,目前除成都外,国内各地也在试点、推广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他表示,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对于广大种植者来说都有个认知过程。但物理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关链接

  奶牛场放音乐产奶量提高

  广州从化太平镇一奶牛场专门在牛舍里装上音响,每天播放6小时音乐。自从开始试验这一方法以来,听了音乐的奶牛食量比平常增加一半,产奶量每头牛每天能增加2公斤。

  猪儿们听音乐肉质会更好

  在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一个占地40亩的养猪场内,数千头猪每天都会躺在圈内听音乐。养猪场负责人说,处在生长期的猪崽,适当对其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可帮助其提高运动量,能有效地改善肉质。

  人物简介

  “草木知音”侯天侦

  侯天侦教授的专利技术,通俗地说,就是让“植物听音乐”。

  侯天侦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直到1986年。后来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究8年多,拿到了美国的发明技术专利。1999年,应国家科技部邀请回国推广他的技术。

  “草木知音”,中国古人早就发现植物会听音乐,一千多年前《梦溪笔谈》上也有过记载。侯教授说,植物生长有它的自发声频率,当外界的声频与植物的自发声频率相吻合时,就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的。他在国内外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示范、推广,在50余种农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中进行了试验,在湖南长沙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做了早、中、晚三季稻的田间试验,取得了亩增产稻谷100斤的效果。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