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谐振波,使植物产生生理共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效果
安装音箱后,草莓产量高出10%,而且鼠害损失也减小了不少
人听了优美的音乐后,往往会心情舒畅。而水果、蔬菜听音乐数月后,不仅结果率提高,产量也明显增长。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逐步推广的物理农业新技术。
昨日,年过7旬的物理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侯天侦来到成都。他走进郫县、双流等地的蔬菜水果基地,实地查看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在成都的试点情况。侯天侦说,与传统的化学农业相比,物理农业更加环保。
现场
大棚里放“音乐”冬草莓长得快
昨日,位于双流合江镇外的上千亩冬草莓培育大棚连成一片。临近深冬,已到了冬草莓采摘的旺季。草莓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供给成都乃至全国的大型超市。
在当地一处冬草莓大棚旁,华西都市报记者听到其中不时传出“嗡嗡”的低鸣声。走进大棚,可以看到田地正中放着一台灰色音箱,声音正是从这里发出的。
此片草莓田的主人李昌全,此时正和几个农户穿梭在大棚间,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李昌全说,今年8月农业技术人员在大棚中安装了音箱后,告诉他不用施肥,草莓还能长得更快。
“起初我还不相信,放这种嗡嗡声,就能让草莓生长?”但李昌全的疑惑很快被打消。他发现田里安装音箱后,草莓产量比其他没安装的高出10%,而草莓叶面也比其他的绿了不少。更奇特的是,贪食草莓的田鼠好像很讨厌这种“嗡嗡”声,一个月下来,鼠害损失减小了不少。
原理
利用音频谐波为植物经脉“按摩”
“播放音乐不是让农作物心情愉悦,而是通过声频共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年过7旬的物理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侯天侦昨日走进郫县唐昌蔬菜生产基地、双流合江冬草莓基地等地,实地查看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试点情况。
侯天侦介绍,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并尝试用植物声频控制技术为农产品增收。而这一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让植物听音乐”。但这种人类听上去的“嗡嗡”声,有别于我们通常理解的音乐,而是一种声波。正是通过对植物施加这种特定频率的谐振波,使植物产生生理共振,从而加快植物细胞内液体运动速度,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共振的效果就像是用波长给植物“按摩”。
据双流合江镇村民统计,使用音频“按摩”的草莓平均每株结果增加4至6个。而郫县唐昌镇村民则表示,接受“按摩”后的青菜地,平均增产10%至20%。
展望
推广物理农业降低农药使用
“其实音频催长技术,只是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一个分支。”侯天侦介绍,所谓物理农业就是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特定技术方法处理农作物,使之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
侯天侦说,化学对农业增产、保障人类食物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过度使用农药、农肥,不但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也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而物理农业避免了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使用化肥所带来的对土壤、大气、水的危害,能有效保护市民健康。
侯天侦说,目前除成都外,国内各地也在试点、推广农作物声频控制技术。他表示,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对于广大种植者来说都有个认知过程。但物理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关链接
奶牛场放音乐产奶量提高
广州从化太平镇一奶牛场专门在牛舍里装上音响,每天播放6小时音乐。自从开始试验这一方法以来,听了音乐的奶牛食量比平常增加一半,产奶量每头牛每天能增加2公斤。
猪儿们听音乐肉质会更好
在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一个占地40亩的养猪场内,数千头猪每天都会躺在圈内听音乐。养猪场负责人说,处在生长期的猪崽,适当对其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可帮助其提高运动量,能有效地改善肉质。
人物简介
“草木知音”侯天侦
侯天侦教授的专利技术,通俗地说,就是让“植物听音乐”。
侯天侦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直到1986年。后来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究8年多,拿到了美国的发明技术专利。1999年,应国家科技部邀请回国推广他的技术。
“草木知音”,中国古人早就发现植物会听音乐,一千多年前《梦溪笔谈》上也有过记载。侯教授说,植物生长有它的自发声频率,当外界的声频与植物的自发声频率相吻合时,就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的。他在国内外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示范、推广,在50余种农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中进行了试验,在湖南长沙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做了早、中、晚三季稻的田间试验,取得了亩增产稻谷100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