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旗展新宝山

时间:2012-12-1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宝山村,村民陆续住进了新建的别墅群。

  一个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山村纪事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龙门山风浩荡。一面红旗飘扬宝山,历久弥新。

  走进宝山,眼前是这样一组镜头:

  白水河畔,原本的荒滩地,被打理成满目绿茵的“村庄高尔夫”球场——这是西部山区的山村?

  村民联排别墅“桃里”院房内,女主人——漂亮的新媳妇贾敏,一身职业装的“仙泉山麓温泉酒店”餐饮部经理,谈吐自如——这是宝山的村民?

  宝山木业的德国进口连续压机上,川农大本科毕业的外乡人冯思然,监控着一张张家具板从面前“跑”过——这是宝山村的“打工仔”?

  2012年11月的宝山。全国69万个行政村中的“西部山区第一村”?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宝山定将迈上发展的新平台!”宝山村老书记贾正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带领群众走“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选择,至今32载。

  从打石头、烧石灰、挖煤炭赚回1600元集体资产起家,宝山村2011年总产值已达31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5670元;今年有望实现总产值35亿元,人均收入3.8万元。

  如今,当慕名而来的游客骑上桔红色公共自行车,掠过绿道、温泉、图书馆、球场,看到一方花园式新村时,他们能否想到,这里,曾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

  传说中,宝山是太阳神鸟飞出的地方。眼前的一切无可置疑:宝山已浴火重生,再次腾飞。

  新解“穿鞋论”

  常言道,“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宝山产业发展的“穿鞋论”新解:像给小孩买鞋要买大些一样,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留足发展空间。

  工业化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冬阳洒在王家山的苍松翠柏上,跳动着绿色的光波。11月24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几辆小型挖掘机奔忙在山脚的715亩梯田里,堡坎改造、土壤增肥等工程收尾在即。

  宝山村的创业史发轫于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历经5年“改土之战”,搬运挖填泥石190多万立方米,乱石坡被改造为层层梯田,“贫困村”永别温饱问题。

  时隔39年,又一轮“升级版”的改土铺展开来——年初,村党委书记、宝山集团董事长贾卿向一些画家发出邀请,创作诉求只有一条:任凭天马行空,只要能把画景“复制”到这715亩梯田上。

  “大地景观”的思维指向是乡村旅游,包含着产村融合的新型发展观:有可持续经济价值,且具观赏游览效果。

  来自山东平邑的金银花,将从画上走入土地。明年5月,这里将呈现黄、红、白三色相间的大片色块,一年产四季的效益可期。

  “绘制”这片梯田,是宝山人为之奋斗的具有山区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点睛”一笔,也是丰富“工农互惠”版图的一方实践。一二三次产业相加或相乘,由农业者获得二三产业附加值。

  记者问:“在宝山村看不见工业,也不见传统农业,产业布局如何形成?”

  贾卿说:“这叫墙外开花墙内香,三次产业在无形的墙上互动交融。”

  所指是山区地窄,工业难以集中。宝山人就走出村去,将工业布局“墙”外。钱挣回来,芬芳“墙”内——农业变身乡村旅游服务业,既呈现新农村环境品貌,又让农民分流就业,增收提高生活品质。

  掘地2500米,大地深处的温度,滋润着天宝温泉酒店,“十一”长假,房间天天爆满。

  依托万亩山林,更大规模的太阳湾山地风景区正紧锣密鼓建设……

  但宝山人深知,工业化是宝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从第一座“宝山电站”、第一座“马松岭铜矿”起步,如今宝山村总收入中,水电、木业、矿业占据绝对权重。

  近日的一个夜晚,我们敲开宝山集团副总经理张强的家门。客厅内的行李箱表明,主人准备远行。次日清晨,他将前往阿坝州考察新的水电项目。

  “集团现有17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2.6万千瓦,相当于近半个紫坪铺水电站。”张强说,未来5年宝山将实施水电“倍增”计划。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三届西博会上,77岁的老书记贾正方出马,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项目推介会,意欲斥巨资寻求矿业项目的合作开发。

  宝山人的发展路径清晰:扩张水电,做强旅游,做大木业,突破矿业。2018年,总产值上百亿。

  地处西部深山,这是何等气魄。

  补注“锅碗论”

  锅和碗,通常用来比喻集体与个人关系。宝山分配的“锅碗论”另有补注:碗有大小之别、材质之分,使用哪种规格,看贡献大小,这才能吃着碗里想着锅里。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发展、人心向背的核心问题。宝山村党委、集团一班人创新分配模式,既注重效率、拉开差距,又体现公平,为宝山发展添注了强劲动力。

  村民居住小区内,鲜红的党旗、国旗随风飘扬。11月23日,宝山村党委统一购回《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成为这个西部山村党员村民交流的主导话题。

  此前,贾卿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搜集、打印了厚厚一摞学习材料。他说:“十八大报告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提出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学习十八大报告,我们前行动力大增。”

  我们造访宝山碰到的一幅场景,为他的话平添鲜活注释:10月10日,宝山集团大楼人来人往,脚步欢快,宝山村民又分红了!

  宝山的高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如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16年前,本报曾以《旗展宝山》为题,对宝山村这个西部山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历程进行了深度报道。我们一直关注着宝山的产业调整与发展转型,一直关注着宝山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变迁。16年后的今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本报记者又数次走进震后发展振兴中的宝山村,细看深谈,探寻成就宝山新高度的内涵与外延——

  宝山是一群人,一群以老书记贾正方、现任党委书记贾卿为带头人的共产党人。他们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带领群众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用生动的创业实践书写了党的光辉,用群众的幸福生活呈现出共产党员的价值。

  宝山是一条路,一条以工促农、产村相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路。宝山人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传统农业拉不动美好生活的大车,从而坚定走产业兴村、一二三产互动的创富之路。同时,抓好财富分配这一核心问题,凝心聚力,为“宝山号”的新航程添注了强劲动力。

  宝山是一种信念,一种共产党人舍我其谁,干部群众抱团奋进,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的坚定信念。宝山的党员心中真正装着群众,才有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对集体的认同。这成为创造宝山新高度的力量源泉。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宝山56平方公里土地上得到生动实践。

  宝山正向着新的高度进发。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