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规模开发,实现集约化经营。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实行股份合作经营。以企业为依托,实行租赁经营。扶持企业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对土地统一管理经营,基地效益企业与农户按比例分成。以产粮大户和经纪人为牵动,组建专业合作社经营。充分发挥农村产粮大户和经纪人的引带作用,组建专业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使用,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坚持资金整合,实施集中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整合支农资金和橇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依托项目,发挥优势,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资金整合平台,引导和带动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于项目区,实施全方位开发建设。做大做强农业开发,大幅提高项目建设规模和效益,着力打造特色农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坚持滚动开发,积蓄发展后劲。变“输血”为“输血、造血”并举,对项目区建设探索有偿使用和提取折旧的办法,改变项目开发建设由单纯的财政不间断投入的单一体制,逐步向财政扶持、经济合作组织和受益群体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方向转变,积极采取“先建后补”办法,进一步完善“助龙头、建基地、扶协会、带农户”的“一条龙”开发模式,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开发意识。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催生一大批经营效益好、影响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形成“基地、科研、加工、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农村和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文章来源:淮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