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开始试点,2011年全面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451个彝家新寨,解决12万户、60万彝区群众住房困难。
彝家新寨建设中,四川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规划引领,按照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的要求,同步配套水电气路和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提升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目前已建设村内道路5290.5公里,解决30余万人安全饮水,建设农村沼气池14371口、垃圾处理池761个;建成村卫生室454个、农家书屋761个、公益商贸场所761处。
![]() |
彝家新寨建设实况:
村庄“靓”起来
普格县:新寨建成 要用勤劳的双手擦亮未来更美的生活
今年上半年,普格县完成37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工程。修葺一新的彝寨村容整洁美观,配套设施完善。下半年,该县整合资金17050.36万元,组织1680户群众开展旧房风貌打造或修建新房,除农户自筹资金8826.85万元,其余来自中央财政资金和省州县财政补助。详细》》
美姑县:新住房新生活 落后村庄大变样
据了解,在彝家新寨建设中,乐约村农户新建房有115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两种户型,同时对电力、通信、饮水、环卫、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如今的乐约村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改变了居住条件,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生活的到来。详细》》
金阳县:新寨建设 好日子就是高兴得很
“我们组今年新建32户,改扩建32户,20户已经挖基脚了。”十字坝组干部杨洪友说,彝家新寨建设,三江村民“咔几咔”(高兴得很)。据了解,金阳县在山江乡三江村实施的90户彝家新寨中,新建的43户,每户国家补贴2万元;改扩建的47户,每户国家补贴1万元。预计明年3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详细》》
![]() |
基础设施“全”起来
普格县:让新寨更美丽 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排污设施建设
每天上午10点,普格县普基镇红军树村村支书兼义务保洁员秦正祥开着一辆微型垃圾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
2011年2月,普格县启动14个乡镇39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的同时,开始建设农村公共排污设施,包括垃圾收集房和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床”。红军树村村民尹兴发感叹:“有了垃圾集中收运,全村的垃圾不再随处堆;有了‘人工湿地床’,生活污水可以净化后直接引灌进庄稼地,真是太好了。”详细》》
甘洛县:乡村道路建设加速提档 未来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有了这宽敞、平整的柏油路,以后就不愁村里的农作物运不出去了,我这心里啊就是高兴。”谈起了通往乡里的柏油路,甘洛县阿呷乡鱼尾村村民木呷尔布笑意藏不住。近年来,随着全县农村路网的不断完善,像鱼尾村木呷尔布这样的例子在甘洛农村比比皆是。详细》》
雷波县:开启村民新生活 办起了村里第一所幼儿园
雷波彝家新寨建设注重外观风貌和实用,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帮户”保证责任层层落实,风貌塑造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展示了一幅民族特色浓郁与川滇风格结合的新画卷。全县首批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任务42个村,共3225户,涉及16125人,共投入资金2.56亿元。详细》》
![]() |
新寨金融“活”起来
峨边、马边、金口:农信创新“彝家新寨”贷款 助民走上小康之路
彝家村民不光谈论新房子,还在畅想未来新生活,如何过上好日子。走进彝家新寨,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精心打造的彝家风貌装饰挂件,好一幅“村在绿中掩、人在绿间居”的美丽画卷。随着小凉山彝区综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一片片美丽的彝家新寨将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彝区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详细》》
彝区群众幸福指数“高”起来
布拖县:彝家新寨过新年 邀你来彝家吃肥猪肉
近年来,布拖县立足县情,坚持以“民生工程”为主体,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为核心,以“八大扶贫工程”为平台,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坚持整村推进,项目到村,扶持到户,认真组织实施“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效。详细》》
【彝家新寨建设背景: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又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凉山的扶贫开发非常艰巨,艰巨的根本原因在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跨进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它的非同性,非同性决定了难度非常。凉山人要在奴隶社会的废墟上消除贫困、繁荣民族经济,可谓“难于上青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