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仁寿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新增粮食产能工作部署,以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三大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为契机,着力构建“六大体系”,提升粮食产能,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全面落实责任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作为百万人口丘陵大县和全省第一产粮大县,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全县的大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粮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粮食生产工作。
随着成赤高速公路仁寿段的竣工通车,在成赤高速公路仁寿段沿线设立四川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具体抓全县粮食生产工作。实行粮食生产目标考核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和田土地块,确保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加大基础投入
健全生产支撑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进入全省10个全域灌溉试点县范围为契机,强力推进全域灌溉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012年将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整治渠系320公里。
采取“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等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快村组水泥路建设,全县累计硬化村组道3580公里。同时,加大电力投入,完善田间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稳定种植规模
健全生产保障体系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多措并举减少撂荒地,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50万亩左右,耕地复种指数达到260%以上。
结合全县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发展了多种经营。高规格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良田,已建成优质水稻、小麦、玉米产业带100万亩。
狠抓科技支撑
健全粮食高产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仁寿县开展粮食生产“校县合作”,修建“专家大院”,经常性邀请专家教授莅仁授课,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粮食生产,确保了农业科技第一时间转换为生产力。
同时,大力推行粮食生产良种、良法等配套技术,良种率达100%;推广粮经复合种植,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粮能力,新技术推广率达100%。
整合涉农资源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打捆项目资金。整合全国新增1000亿斤和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资金、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5300万元,集中用于粮食园区建设。目前,粮食园区已完成投入8000余万元。
出台《关于发展优质粮食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文件,给予种粮农民优惠政策,县财政对种粮大户予以补贴,全面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配套建设粮食基地;引导县内金融机构出台小额信贷政策,破解基地建设资金瓶颈,确保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为种粮农户创造最优质的生产环境。
在全县推广“新农通”,及时收集和发布粮食价格、天气情况、科技知识等信息;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机、植保作业代耕代防,农机作业率达50%;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在园区内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粮食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促进农民增收。 (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