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廉勤监督委助力该镇通村水泥路建设只是当前剑阁县村道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2012年,剑阁县委、县政府将提升行政村公路通行水平,困扰基层发展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及老百姓出行难等问题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提出“统筹项目、年底建成500公里通村水泥路,力争三年内实现544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的远景目标。新村建设,群众是主体,党委、政府是主导,社会是重要的参与力量。为破解通村水泥路建设过程中,招投标混乱、群众集资难、质量监管难、维护管养难等问题,该县高度重视村廉勤委的建设,积极发挥村廉勤监督委在村务公开、财务收支、党务公开、重要事项、效能作风等方面监督作用,全县569个村廉勤监督委全程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一是严格招投标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廉勤监督委全程参与建设项目的协调、建设和监督管理,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现场抓阄和“随机比选”办法确定施工队伍,村廉勤监督委参与比选全过程,即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又符合通村水泥路建设“时间要短、程序不减、质量要高”的总体要求。
二是实行建设过程同步监管,确保财务和质量安全。在建设过程中,村廉勤监督委在财务监管上始终坚持“村账乡管”、民主理财、“收支两条线”等制度,严格实行“三签一审一盖章”制度,在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签字的基础上,由村廉勤委主任对财务开支票据进行审签,村廉勤监督委定期对票据进行集体会审,审核后加盖条形印章。在质量监管上,村廉勤监督委委员作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质量监管小组成员,对工程前期工作、施工队伍确定、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通村水泥路建成后,村廉勤监督委还将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三是搭建信访“绿色通道”,畅通信访渠道。村廉勤委在全县通村水泥路建设信访工作中起到了“绿色通道”的作用。切实做到了“三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村廉勤监督委站在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疏淤化积的第一线,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根据县纪委信访室数据统计,由村级道路建设而引起的信访问题由去年的23件(次)下降至当前的1件(次),村廉勤监督委的沟通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剑阁县纪委监察局将根据乡镇纪委、各村廉勤监督委反馈的信息,对相关信访工作实行“一季度一分析、一季度一通报、一月一督办”制度,掌控全县信访的主要趋势,及时调整对策,并及时通报至县、乡、村三级,对潜在的和显性的问题早预警、早预防、早化解,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经过前三个季度的全力奋战,全县实际开工建设通村水泥路690公里,完成399.24公里,有望在年底,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