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青春闪耀新农村

时间:2012-11-02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杨大可(左一)在农家小院里向当地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记重庆市云阳县大果水晶梨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

  汽车出重庆云阳县城往东北方向行驶80公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海拔1300米的双土镇无量村。村山腰的一片果林里,杨大可正忙着给梨树修枝除草。

  作为无量村土生土长的农家娃,1996年,勤奋苦读的杨大可考入了四川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到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可就在此时,刚刚走出大山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家乡种梨。

  “既然我们能在竞争激烈的都市扎根生活,就不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创业,帮助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2000年12月,杨大可回到村里,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10多万元,承包了无量山营盘岭288亩荒地,迈出了他的返乡创业的第一步。

  为了尽快把荒坡改造成梯地,他和新婚的妻子在山上搭起简陋的窝棚,每天坚持天不亮起床,吃住在园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秋天,杨大可终于收获了回乡种梨的“第一桶金”,两万多斤水晶梨给他家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

  此时的杨大可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开始走村入户为村民做技术指导,并与村民签订了承包协议:将种苗提供给村民,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树,实行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杨大可的“三包”承诺,让村民的心踏实了,干劲更足了。

  看着乡亲们逐步富裕起来,杨大可又把目光投向了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园建设。2004年,他试着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肥树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梨园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他组建了云阳县大果水晶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入社农户已达12300户,种梨面积已逾32000亩。

  无量山里的10多万农民在他的带动下,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农业致富的大道。杨大可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新村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如今,无量山绿了,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但杨大可并不满足,“下一步准备研发梨果深加工产品,同时培育果树盆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