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蒲扇产业让村民过上幸福日子

时间:2012-11-0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在蒲扇加工厂,村民变工人。

""

村民在收割蒲葵

""

村民背着蒲葵叶走在回家的路上

""

村民晾晒蒲葵

""

专合社社员定期交流

""

为蒲扇打样定型

""

为蒲扇锁边

""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金银村

  金秋时节,漫步在蜿蜒流淌的清流河畔,大片大片的蒲葵满眼翠绿。光鲜漂亮的民居掩映其间,看起来格外爽心悦目。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村七组一排白色墙面、蓝色屋顶的板房里,男男女女们一边忙着制扇,一边有说有笑,在劳作中依然显得十分轻松自在。

  撑叶、打样、锁边、修把、安扇坠、缠扇柄,一切井然有序。蒲葵种植大户王光伟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蒲扇加工厂,虽然还有些简陋,但比起传统的家庭式制扇作坊,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他告诉记者,金银村种植蒲葵、加工蒲扇已有4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东兴区(当时为内江县)集中在清流河流域所在乡镇、村组,利用边角地、河滩地、田埂土埂,成片栽种蒲葵,其规模仅次于广东新会,成为全国第二大蒲葵种植基地。坐落在清流河上游的杨家镇金银村较好地抓住了这一机遇,蒲葵发展十分迅猛,成了远近闻名的蒲葵村。如今,该村的蒲葵种植规模已经达到2000多亩,年产蒲扇200多万把。

  王光伟指着不远处一块不到两亩宽的蒲葵地说:“你可别小看了这些蒲葵,它一年带给我的收益少说也在3万元以上。”“小小蒲葵是个宝,变成蒲扇不得了,换来金银无烦恼,全村致富都说好!”金银村委会主任周永良自豪地说,正是靠着种植蒲葵和加工蒲扇,全村家家户户都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据村党支部书记、蒲葵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庹显扬介绍,加工蒲扇属于金银村的传统手工工艺,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特色,又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附加值高的产业特色。在几十年的市场历练中,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网络体系。他对记者说:“金银村所加工的蒲扇因为制作工艺的独特,又属于绿色、环保产品而深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都市人和风景名胜地区游人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2010年,金银村的‘玻璃扇’还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先后亮相西博会和世博会,受到了与会者的青睐。”

  近年来,金银村更是以蒲葵产业为依托,突出产村相融特色,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让当地村民过上了幸福日子。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