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产村共融 游仙酿造“醉美”新居(图)

时间:2012-10-2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村民集聚点

    水泥道路弯弯曲曲延伸至农家小院,成片的有机蔬菜基地里瓜果飘香,一个个新村或独居一隅、或联体成片;一辆辆农用车满载着村民丰收的喜悦来往如梭……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这是记者在绵阳市游仙区建华乡太平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该区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突出“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共融”,推进新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动相融的新农村建设新路。

  看幸福变迁让村民安居乐业

  从建华乡场镇步行10几分钟便到太平村一组。整齐划一太平居民新村便跃然眼前。每排几户独门独院,门前的水泥路足有5米宽。

  走进村民张金志家的小院,一楼一底的三间门面房,客厅里是崭新的沙发、茶几、电视。“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了。”今年77岁的张金志介绍说,“以前我家的土墙房只有80平方米,现在楼上楼下有400多平方米;以前吃水全靠挑,现在吃的是自来水;以前做饭烧柴草,现在烧的是天然气;以前看电视不但频道少,雪花点也特别多,现在用的是光纤,可以看到50多个台,效果还特别好……”说起如今的新生活,张大爷一口气道出了多项对比鲜明的变迁。

2009年,建华乡结合灾后重建,统一规划、建设了极具川西民居风格的新农村综合体,43户长期居住山沟里的太平村村民搬进新居,生活从此发生剧变。

  “这几年乡里陆续投资了50多万元,硬化了800米沟渠,安装水、电、气到户,还对小区进行绿化美化,你看我们村是不是越来越像个小城镇了?”村主任王化弟得意地说。

  站在建华乡场镇举目远眺,方圆数十里的山坡上带片相连的核桃树,令人心旷神怡。

  居住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提升,让村民实现了“安居”,如何“乐业”?建华乡党委书记唐永川告诉记者,建华乡通过基地带动农户,依靠景坤现代科技示范园发展生态种植业,白唯制药公司带动中药种植,禹淳、芮园两家公司进行低效林改造,已实现以蔬菜为主,林果、中药材、生猪养殖、特色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让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村主任老王说,这些年,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加上家里的地里的收入,每家最少也有几万块的收入,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850元增长到去年的8100元,整整翻了一番。

  幸福心声改变的不只是生活

  “来来来,快进屋里坐。”刚在地里收完花生的村民杨丽蓉放下肩上的扁担,把记者引进她家。谈到变化,杨丽蓉说,“以前每家每户门前不是堆的柴火,就是放的农具,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在变。

  村民马大姐告诉记者,她每天晚饭都要去场镇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打麻将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言语文明,邻里和谐……”这些逐渐成为村民们的习惯。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面积推进,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看到在离场镇不远的山坡上,工人正在栽种油橄榄。下一步,建华乡将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将太平村打造成油橄榄风情小镇。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