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苍溪县农机局坚持打通有机农业‘最后一公里’措施,农机共示范推广机械化育插秧5020亩,机械插秧比传统方式栽植的水稻每亩增产55公斤,县粮食局稳定收购稻谷/1.2元斤,农民可增收三千万以上。”苍溪县农业局负责人说。
“目前,苍溪县农机总投资3.78亿元,农机总动力已达到67.9万千瓦,农机总收入3.93亿元,农机操作人员2.2万人,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等农机达2.6万台,全县农机综合作业率达38.14%。”苍溪县农机局负责人陶书奎说。
2007年以来,苍溪县农机局按照苍溪县委、县府的指示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走出一条“苍溪模式”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政府扶持、市场导向”原则,示范推广打通经济作物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普通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措施,建立了元龙省级示范新农村三井、天星新农村园区等8个园区,建立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边试验、边完善、边示范、边推广,提炼一批技术规范,培养一批新农民技术人才,总结一批经验做法,推动山区农民新农村建设,打破了原先农业发展的“瓶颈”,探索总结出苍溪农机农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建立农机农艺结合工作机制,打破部门界限,结合产、学、研、推、管、用等社会资源,建立紧密协作技术联盟,一起研究种植模式,制定作业规范、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形成农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据悉,争取国家补贴和大地震灾后重建补贴资金6400万元,共争取机耕便民道、机电提灌站、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00万元,全县农机投入超过4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进程。2011年11月3日,四川省全省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苍溪县召开,新村为景,产业建园,苍溪探索推行的“三带一区”新农村综合体模式在全省山区推广……会议在苍溪县元龙省级生态小康新村示范片旭光村现场召开,旭光村是典型四川省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四川省副省长钟勉充分肯定,生态小康新村(生态是特色、小康是目标、新村是载体)苍溪模式新村具体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山区自然条件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生态小康新村为特色的“产村一体、成片推进”山区新农村模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新村364个、集中居住点3个、生态低碳农村新型社区2个,“生态小康型”被列为四川全省六大新农村模式之一,2012年苍溪县在四川省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会议上作了书面交流。
“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将进一步扩大农机投入力度,加大培养新生代新农民5万余人次,加大农机优化结构,健全农机管理机制,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引导建立农机社会服务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农机保障,为苍溪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服好务,建设美好的苍溪新农村,苍溪的明天更美好!”苍溪县县长何海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