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赶集人。
素有巴山“银花之乡”美称的南江县兴马乡,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 万6千多人。多年来,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当地发展。
近年来,兴马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擎,干群协力,勇破“三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发展,打响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
集资捐款 共圆修路梦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山区交通是严重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仅群众‘出行难’、而且造成贸易流通不畅,好的资源不够有效转化为资金。”南江县兴马乡党委书记陈亮说到。
据其介绍,2011年春节,兴马乡党委政府像往年一样,邀请返乡农民工代表到乡上开春节联谊会,交流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家乡发展的关心,谈论最多的就是农村公路建设,然而,建设资金是最大的困难。
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的唐家坪村农民张延军发言时说道:“我们家乡很落后,要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的路自己修’,我希望‘别人加一匹砖,我也添片瓦’,大家在政府的带领下,自发捐款或筹工筹劳,把家乡的民生路修好。”
遂即表示捐款12万元,随即,返乡农民工郑泽军、张光明也决定各捐10万元。
陈亮说:“一场联谊会演变为发展论坛会,群众对家乡发展关心之至,捐款修路模式悄然而生,热情度之高、心情之迫切、场面之感动!”
兴马乡党委政府随即在全乡发起捐款修路号召,一时间全乡上下到处是一片捐资修路的动人场景。 兴马乡鱼池村村主任刘光华说:“听说要捐款修路,村民们都很踊跃,我们村干部没人都捐了1万元,连村里的五保户运汉也捐了600元,全村总捐款额达80多万元。”
据悉,刘光华的两个女儿虽早已外嫁他乡但听说家乡要修路,2女儿刘静捐了5千元,3女儿也迅速从外地寄回3千元。
“2月发动员令,5月即收到610万全乡村民捐款,短短3个月时间全部到账,有这样好的效果,完全是由于政府顺应了百姓的愿望。”陈亮说。全乡16个村中,之前只有两个村通水泥路,今年却同时启动8个村的村道路建设,届时全乡仅剩6个村不通水泥路,村道路通车总里程也将达到70多公里。
兴马乡群众捐资修路的热潮瞬间传遍南江,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捐资修路潮在全县风起云涌。
老少齐上阵 热火朝天修路忙
在兴马乡木罗村磨儿岩处看到,几个村民赶完兴马场正努力往回家的路上赶,由于已是下午两点过,他们只得掏出准备好的干粮(其实就是几个刚在集市上买的烧饼),在回家的山路上吃着这份特别的“午餐”。
木罗村村民王之元告诉记者:“我们这儿由于不通公路,要想赶个兴马场,全靠步行,一个来回需要走6个多小时,天不亮就开始走,走到兴马场也快散场了,匆匆忙忙办完事、购买好一些需要的生活用品后,就得迅速往回赶,还是要摸黑路的,每次赶场还必须带上干粮,饿着肚子是走不回来的哟!”
70多岁的村民唐美清为水泥路浇水养护,老人期望背后的孩子们不再像她们一辈子爬坡上坎,也希望未来山村不再孤寂。
在兴马乡唐家坪村村道路建设现场看到,70多岁的村民唐美清在为刚铺好的水泥路面施行浇水养护,她说:“现在条件好哪,公路修了上来,这几天,负责养护2公里多水泥路面,每天都浇五次水,虽然有点累,但是一看到崭新、平整的水泥路即将修好,大家都很幸福。”
唐家坪村村主任张登东说:“我们全村1247人,300多户,由于条件较差,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的仅有一半人,这条村道路,全长5.7公里,今年4月20日开工建设,预计九月份通车,路面规划4米宽,18公分厚。”
争分夺秒 天堑早日变通途
记者在木罗村村道路建设工地看到,磨儿岩山涧旁撑起几顶简易塑料帐篷,工人们正准备出工,由于山高坡陡,人烟稀少,施工队不得不吃住在大山里。
木罗村仅有一条机耕道通往村外,由于山高路陡,每年汛期,都会垮塌中断,村上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路。
施工方负责人陈胜波说:“这条路全长9公里,我们每天有十多名工人在工地上施工,预计8月底将把路基全部筑好。”
谈到施工遇到的困难时,陈胜波说:“由于这里地势险要,人烟稀少,我们只得住帐篷,吃水也没有,全靠货车从远处运来,用电要发电机发,生活是最不好解决。”
多次义务为施工队送来蔬菜的村民曾玉莲说:“这条路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家里种的蔬菜一成熟,我马上就想到辛苦的修路队,家里少吃点都要得,为的都是早日把路修好。”
兴马乡乡长王玉林说:“我们将所捐的修路款全部打入县财政局、交通局的账户里(由财政局、交通局共同掌管)坚决不把钱掌握在乡政府、村手中让百姓放心让百姓明白所有的钱都确实用在修路上,如需拨款必须要两个局下来检查施工进度后方才下拨;同时乡上专门成立‘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派一名副职乡领导任领导,另专门安排2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村公路的设计、测绘、监督建设;在村上实行督查制,由村干部轮流督查。”
“前不久乡场对面刚修好的一条500米长的新公路,由于使用材料标号不够,河沙里的含泥量太重,监督员发现后,立即将这段新路全部砸掉,为此,施工方损失了20多万元。”兴马乡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成员、乡纪委副书记赵俊安说。
陈四明是木罗村的村干部同时也是督察员,他说:“我们6个村干部每天轮流到修路工地上督查,主要是工程质量监督,有时候也负责村民参加施工的人员协调工作,我们一经发现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立马给施工方指出,要求立即整改,严格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