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习,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活动,以实用技能为重点,分层次地抓好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特别是带头致富的能力。通过多管齐下的教育培训,带动“双培双带”等活动深入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资源保证。
抓基础,为建设新农村提供阵地保障。加强配套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整合农业、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力量,努力延伸农村科技推广、文化传播、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的服务终端,改进为农服务方式,充分激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教育、培训、宣传、文体和经营服务功能。同时,加快阵地建设,加强阵地管理,为村级组织和党员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平台。
抓班子,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具有现代管理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新领导班子,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突破村组界限,分别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作用同类的原则,以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专业市场等为依托,创新设置方式,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党组织设置上出现的空白。按照便于党组织开展工作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的思路,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原则,积极组建产业型、行业型、联合型、功能型等村级党组织,配齐配强村级班子。
抓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物质保障。针对该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集体经济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来培育,立足各村资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坚持较高的起点上新项目,保持在较长时间不落后,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水产养殖、畜禽、水果种植等主导产业,培植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努力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的加工业,实施产销开发经营。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合资、联营、承包等方式,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途径。鼓励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和外出打工返乡青年带头创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