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巴山新居:开启农民现代田园新生活

时间:2012-09-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农村像别墅,院子像花园,汽车开到家门前,自来水接到锅灶边。”这是现今流传在四川大巴山区乡间的一句顺口溜。去年以来,巴中市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统筹城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方法、新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投资700余亿元,以41.39万户贫困户、受灾户新居建设为重点,打造全域新型社区,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

  “‘巴山新居’工程,不是简单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将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狠抓特色产业入手,促进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资源重新配置,实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连片发展、居住环境优美、公益服务配套、民居风格鲜明,从根本上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说。

  现代新居惠村民

  黛瓦白墙的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笔直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果树花草点缀在山野田间,新建的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走进南江县将营村,处处可见实施“巴山新居”建设后的新变化。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聚居点内一幢幢川东北风格民居在柔和的秋日中显得格外清新靓丽。村民岳俊华的新房足有200平方米,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功能分区合理,室内,电脑、平板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以前住土坯房,每逢下雨天都害怕得很,现在住上这么明亮宽敞的两层洋楼,真的很幸福,”岳俊华告诉记者,屋后有块菜地自给自足,她之前是村里的养猪大户,等新居养殖小区建起后,她就操老本行挣钱。

  在城乡接合部打造新型社区、在高寒边远山区打造聚居点、在被撤并乡镇打造中心村或新农村综合体,南江县计划用7年时间建设中心村28个、聚居点2200个、巴山新居5.8万户。县财政今年安排3000万元,聘请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编制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县上整合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地质避让搬迁、残疾人危房改造和洪灾倒房重建项目资金1.74亿元,集中投入新居工程。

  产业支撑建新村

  在巴中农村,新居建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

  南江县红光乡黑池村新建的巴山新居周围,引进龙头企业建立1000多亩富硒杨梅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带动全乡种植杨梅四万余株,成为聚居点百姓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副乡长郑斌算了一笔账:杨梅在2014年进入盛产期后,基地还将再次向流转土地的农户分红。按每亩栽植30株,每株产50斤,每斤5元钱计算,每亩收入可达7500元,除去成本4000元,还有3500元利润,再按照20%分红,农户每亩还可分到700元钱。这样既能解决老百姓集中居住之后的收入问题,又能让老百姓住得进来,留得下来。

  产业向聚居点集中,聚居点建设又催生了新兴产业。在槐树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南江县城市民休闲娱乐,许多聚居点村民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开起了农家乐。

  今年5月,村民白聪建起了集餐饮、休闲、住宿、会务等为一体的3层小楼,依山傍水,唤名为“槐湖农家”,一次可接待游客200余人。“以前只靠种植,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租两层楼房给城里人搞农家乐,一年保底租金就2万,加上打工收入,一年挣个五六万不成问题。”

  如今,行走在巴中农村,水产养殖休闲区、大棚蔬菜种植区、葡萄园区、杨梅核心示范区、猕猴桃种植区等产业示范园区,和新路新居一起,构成了沿途最美的风景。按照“巴山新居”工程十年总体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中心村80个、居民聚居点4500个,全面完成41.39万户农村新居建设任务,全市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

  管理创新奔小康

  产业发展,呼唤村里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槐树村两委通过上互联网、外出实地考察取经,采众家之长,因地制宜建起了“槐树村资产管理中心”。中心的牌子与村委会并排悬挂,是村里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目前管理的资产构成包括企业赞助款2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待流转土地2360亩、集体林地3000余亩等。有了这个资产管理中心,不仅各种资产的权属关系更加明晰,而且在土地流转、后续投入、利益分配等方面,能为农民做主,确保资产不流失、农民不吃亏。村民们都高兴称之为村里的“国资委”。

  此外,“三议三评三同步”群众自主机制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也释放出空前活力,由群众自主选择建设方式、公开选定施工队伍,并确定专人监督质量。建立竞争立项、滚动调项机制,优先支持组织领导得力、群众积极性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村实施新居建设,基本形成了群众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在顺应发展、探索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的同时,基层服务也不断在强化。

  目前,巴山新居聚居点推进了新村社区“1+6”建设模式,即新农村建设综合体,包括村级组织、综合调解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卫生计生中心,并健全基层服务机制,形成了“城镇管理网格化、新村管理社区化”格局。

  在村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前来办事的村民络绎不绝。“以前办理手续往镇上跑几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了。”村民汪桂昌满意地说,在值班日,镇相关领导还要到村服务点坐班,“真正为民服务,办好实事。”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