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凸显资源优势 产村同步繁荣

时间:2012-08-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攀枝花市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录

""

攀枝花早春蔬菜基地

""

攀枝花芒果基地

  盛夏时节,行走在米易县湾丘—垭口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新风扑面。在垭口镇安全村,新村建设聚居点已与千亩良田浑然一体,在晚霞的映照下犹如一幅恬静幽美的油画,一幅现代农村的幸福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攀枝花市立足自然资源条件,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林业生物五大特色产业。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7元,为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建大基地 抓大产业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插根扁担都开花!”业内人士曾如此夸张地形容攀枝花市的光热资源。

  的确,作为重要农业热作区之一,攀枝花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凭借“天时”,攀枝花市因势利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大基地、抓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

  特色水果。攀枝花以晚熟芒果、冬春枇杷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产业,2011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6.7万亩,产量17.4万吨。最具特色的芒果2012年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将达6.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早春蔬菜。2011年全市蔬菜总面积18.1万亩,产量58.4万吨。2012年全市早春蔬菜面积12.1万亩,产量37.3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此外,畜牧水产、优质烤烟、林业生物也各具特色,共同组成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在抓大产业的同时,攀枝花市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灌面7.92万亩,新增节水面积11.43万亩,机电提灌面积15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36%。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建成沼气池8.6万口。新(改)建农村公路1448公里,全市100%的乡镇、63%的行政村实现了公路通达。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导产业的形成,也起到了聚指成拳的效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在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明显提升。目前,该市已有11个省级、6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1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4个,成员2万户,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的覆盖面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5%。

  做大基地、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如今的攀枝花已经名声在外,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38个,有机食品6个,有机转换产品5个,绿色食品7个。“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红格脐橙”、“大田石榴”、“盐边国胜茶”获得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攀枝花”水果商标于2009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商标注册局批准马德里国际注册。“攀枝花芒果”被评选为“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攀枝花的特色农产品已走出了省门、国门,开始出口东南亚,并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准入证”。

  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合力,在现代农业的推进过程中,攀枝花市也多措并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2012年4月6日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攀枝花市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急难险重”任务,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并与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分项规划,各县区制定年度目标,完善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库,以项目来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资金整合,突出重点。2010年至今,共安排市本级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集中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整合中央、省、市、县各项资金近3亿元用于发展现代农业。

  狠抓营销,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产品外销激励机制,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出台政策,对在芒果外销上成绩显著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至今共兑现奖励资金319万元;此外,该市还全力开拓市场、强化品牌宣传,不断提升了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支撑,提高生产力。该市已初步形成科研、推广、生产“三位一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发展与服务体系,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不断提升。

  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全市长期没有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大基地+小业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生产模式,大力探索总结“菜—稻”轮作、“畜—沼—果”、“畜—沼—菜”等多种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创新新村建设投入与发展机制,积极开展部门、大企业结对共建新村等活动,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也不断激活了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

  立足新起点 开始新征程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下一步,攀枝花将按照“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争取到2015年,攀枝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比2010年增加10.48亿元,年均递增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为此,攀枝花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扎实抓好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幸福攀枝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区”设施化水平。新增蓄水量8千万立方米,新增灌面25万亩,新增农村机耕道路1000公里,每年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培肥地力10万亩,大力实施农村购机补贴政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0%。

  加大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建立生产者、销售者、投资者紧密联结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拓欧洲市场。以品牌拓市场、创效益,做大、做响攀枝花农产品品牌,到2015年,力争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12个以上,知名、著名、驰名商标15个以上。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良种引进、筛选、储备和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示范区群众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加快推进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效提升农业服务能力。

  加强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一是形成合理空间布局的科技示范区。二是建设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生产示范区。依据自然地理、土地、气候、交通等基础条件和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优质稻菜生产示范区、南亚特色果树生产区、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安全,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围绕新村建设,抓好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让市民和游客在攀枝花不仅能享受阳光,还能品尝攀枝花特色农产品、观赏南亚热带特色农业风光、参与和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助推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