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攀枝花市要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农民收入、旅游新村建设”翻一番的目标任务,目前各地旅游新村建设推进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8月14日,市委书记刘成鸣深入仁和区部分乡(镇)、村、组,就旅游新村建设工作进行督导。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群林随同督导并对旅游新村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今年,仁和区确定了建设10个旅游新村的任务,目前这10个村均已开工,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2013年春节前,将形成相应的接待能力。当天上午,刘成鸣一行先后来到仁和区中坝乡团山村小坪地组、灰鲊凹组,大田镇片那立村白泥坡组,总发乡立新村二组等地,实地了解旅游新村建设推进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导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下决心整治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成鸣听取了各县(区)和部分旅游新村负责人关于旅游新村建设工作的汇报。刘成鸣分析指出,在旅游新村建设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思路清楚、推进有序,广大干部工作劲头足、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攀枝花市旅游新村建设仍存在亮点不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不明显、政策引导弱、资金投入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
刘成鸣强调,面对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面对农民群众对新村建设的强烈期盼,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旅游黄金期,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把新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统筹城乡的主要载体,作为引导现代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抓紧抓好,下定决心,奋战100天,成片、成团、成线推进旅游新村建设,打造一批新村建设典型,形成旅游新村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以崭新面貌迎接冬季旅游热潮的到来。
刘成鸣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增强旅游新村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要着眼长远,牢固树立“全域、全程、全面”的发展理念,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的原则,把旅游新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成片、成团、成线推进旅游新村建设;注重处理好全面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做好宏观总体规划,又要做好具体的单个户型规划,把总体规划与产业、庭院、交通、公共服务、旅游设施等专项规划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实现多规衔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突出攀西特色,围绕庭院优美化的要求,提升乡村风貌品质,打造“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品果、冬季养生”的特色旅游品牌。
抓好宣传发动,增强旅游新村建设工作的主动性。通过“远景引导、规划引导、收入引导、政策引导”等方式,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村建设的意义和长远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化新农村更加憧憬,盼致富、盼改善的意愿更加强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打造新村建设亮点,努力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争相学习的榜样;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在关键节点和重要地段宣传攀枝花特色旅游新村,向游客展示攀枝花旅游新村的魅力。
强化资源整合,增强旅游新村建设工作的主导性。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金融支持、连片推进”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加大项目资金向新村建设领域的倾斜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村建设;金融机构要用好用活妇女小额贷款等各类金融工具,加大对新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政府补贴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大推进力度,增强旅游新村建设工作的协调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新村建设一线,加强指导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旅游新村培训服务人员;抽调经验丰富的规划人才,组建乡村规划师队伍和专业乡村规划机构,把牢“规划关”,确保既定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加强督查督办,进一步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实化举措,每月梳理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项目,联手争取各种支持,形成推动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