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凉山州“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取得实效

时间:2012-08-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2011年,凉山州强化全域凉山理念,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快步推进“百乡千村”新村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全年建成新村155个、在建285个。

一、坚持全域推进、梯次推进,整体推进新村建设。立足州情,整体编制安宁河谷地区新村、大凉山彝家新寨、木里藏区新村建设规划,出台并在《凉山日报》等媒体公告“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实施方案。一是整合项目,“七个一点”撬动增投入。按照政策向新村建设倾斜、资金向新村建设集中、项目向新村建设整合、力量向新村建设聚集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投、受益群众出、涉农资金捆、帮扶单位助、社会各界捐、优惠政策补、金融机构贷的“七个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2011年整合58.344亿元资金,启动建设新村440个、新建扩建民居39295户。二是彰显特色,“三类区域”齐动建新村。按照“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要求,启动建设安宁河谷地区新村120个,3740户村民乔迁“前庭后院加小楼”的靓丽新居,10838户村民的住房焕然一新、功能与城镇民居不相上下。启动建设彝家新寨315个,完成33个,24463户村民入住红、黄、黑三色调突出,“前院后院加单体平房或楼房”的整洁新居。启动建设木里藏区新村5个,254户村民搬进了具有藏乡特色的“前院后院分离加小楼”的特色新居。探索试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9个,着力建设现代气息浓郁、功能全面配套的高质量新型农民小区。健全机制,“五项制度”确保高质量。建立健全州“三个区域”抓落实的领导小组责任制度、新村建设督查制度、“周报、月清、季结”通报制度、目标任务考核制度、项目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责任部门、联系干部、监管人员“五进村”制度;确保工匠培训、资金投入、物资调运、质量保障、安全措施“五到位”;坚决做到项目情况、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拨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五公示”;全面推行质量、价格、工期、廉政、安全“五位一体”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物资采购、资金安排、管理使用等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确保新村建设高效优质实施。

二、坚持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放大比较优势,强化集约理念、集群意识,规划“引”、市场“带”、科技“提”、政策“扶”,“数村一品、多乡一业、成片连带”,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一是成片推进、连片发展,加速建设“七大”特色产业基地。深入实施450万担优质特色烟叶、新增30亿斤粮食、新增出栏150万头生猪150万头草食畜“四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及花卉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苦荞生产基地、全国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国家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四川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全省最大的草食畜基地。2011年粮食总产达224.4万吨、增长2.5%,马铃薯367.4万吨、增长6.7%,烟叶287.5万担、增长11.9%,蚕茧43.5万担、增长5.8%,水果89万吨、增长10%,蔬菜205万吨、增长1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9.1万吨、3.17万吨和4.17万吨,分别增长4.6%、4.8%和4.7%。二是龙头引领、互助合作,着力增强“两个”带动能力。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链条延伸,建园区、引业主,筑巢引凤,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成功引进江苏雨润等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凉山发展。实施龙头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州龙头企业发展到175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达到90家,2011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4.4亿元、利润17.77亿元、税金21.31亿元、出口创汇5145万美元。大力实施“万人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动”,加强省和州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198个,成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重要纽带,带农入市的骨干力量。三是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积极争创“两极”品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深化“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拟兑现重奖品牌创建主体300多万元,申请注册“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以“绿色产业、特色产品,彝乡风土情、神奇大凉山”的品牌底蕴,统一品牌内涵、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着力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全州农产品已创建“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四川省名牌”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个。

三、坚持开放合作、开放富农,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步伐。强化借力发展意识,合作共生、优势互补,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是“跑厅进省、跑部进京”,积极争取支持。打民族牌、特色牌、资源牌、诚信牌,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宣传凉山。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省烟草技术中心启动建设,西昌烟厂整体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争取航天部门支持,11个烟叶品种搭乘“神八”遨游太空,开烟叶太空育种先河。争取国家工商局支持,“环太苦荞”、“南丝路蚕茧”、“会理石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步伐加快。深化厅州、局州合作,与省科技厅和相关企业签订《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协议。深化银政、银企合作,“三农”金融一类创新基地建设进展显著,率先在全国开通“惠农通”。二是“走出大山、走出国门”,推进交流合作。围绕“种世界最好的烟叶”,打造凉山烟叶品牌,务实推进与津巴布韦的烟草技术合作,建立“凉山-津巴布韦烟草合作园区”,成功引种试种津巴布韦优质烟叶品种8个、种植面积1万亩。围绕“种世界最好的花卉”,积极开展与荷兰的花卉产业合作,在第12届西博会上成功签署合作协议,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葡萄酒产业合作有序推进,与泰国的农业服务业合作全面启动。三是“以节搭台、以会促销”,全力开拓市场。借力第10届中国农交会、第12届西博会,专辟“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厅展台,集中展示50个大类、300多个产品。成功举办“2011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展销一周、火爆7天,48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签定订单协议11个,合同金额突破1亿元,创同类农业展会历史最高水平。

四、坚持提高素质、提升技能,大力实施“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始终把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以倡导和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为导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一是“多管齐下”,实施大扶贫大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重点,“输血”、“造血”并重,禁毒、防艾、职教、扶贫、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举,突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解决贫困群众行路、住房、饮水、用电、上学、就医、增收“七难”问题。二是“小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以“板凳”工程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引导群众从“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做起,逐步树立勤劳节俭、清洁卫生、自尊自强、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推动彝区群众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转变。三是“拉长短板”,劳务带动观念大转变。大力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强化职能、配强人员、健全体系,州、县市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兼任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入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和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实现初中毕业生“应招尽招”。加强州、县市、乡镇、村组劳务开发工作机制建设,加大外出务工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力度,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2011年培训外出务工农民10.67万人次,输出农村劳动力6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5.8亿元,分别增长20.6%和38.9%。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