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丹棱县探索建设新模式创新发展新机制

时间:2012-08-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地处丘陵地区的丹棱县,在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生态建设为推手,以城乡统筹为目标,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建设新模式,大胆创新发展新机制,新农村建设展现出了“四新”成果。目前,全县新建新村聚居点15个,主导产业果桑茶林农民人均面积2.5亩,63.4%的村建成生态文明村庄。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24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2.08:1。

一、新村建设探索新模式。针对农村60%以上楼房率的现实状况,在新村建设上,该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聚散有度、有致、有景,不强求统一模式、统一做法,不强求建设大规模集中居住的农民新村,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采取“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沿线布点、层次推进”,推行项目承载、场镇吸附、聚集扩建、集中新建、风貌改造“五型模式”进行分类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做到“三不”,即:无规划不选址,无选址不设计,无设计不建设,有效地避免了农村乱修乱建现象。坚持把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引导农民适度就地就近将住房迁建到有规划、有水、有路、有产业的地方,使村庄布局显山露水、房屋建设依山傍水、资源利用保山涵水。截止4月,全县累计新建、改扩建和风貌整治新村聚居点176个,新建农房2210户,农房风貌改造3286户。其中:以土地整理“双挂钩”项目为依托,建成了聚居规模112户的群力新农村综合体。

二、产业发展形成新机制。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探索“一业一园”、“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积极构建“小农户、大产业”内涵式发展机制,建立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规模化产业基地。通过财政引导、技术支持、多元投入等方式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向规模经营集中,坚持连片推进,连村成片发展产业,构建“东果西林、南桑北茶”的主导产业体系,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0个、专业乡镇3个,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生态蚕桑观光园区、老峨山有机茶园区、绿色枇杷产业园区、现代农业葡萄观光园区等五大产业园区。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标志认证8个,创建为全省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通过市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全县发展果、桑、茶、林“一县四品”面积达34.5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1%,其中:果16万亩、桑2.2万亩、茶4.3万亩,竹木12万亩,全县粮经比例2.5:7.5。农民从“一县四品”中获得57%以上的纯收入。此外,农民大力发展林下鸡、生态免等畜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三、生态家园走出新路子。该县根据自身特点并依托优良的生态条件,以生态文明家园为载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倾力绘就一幅生态、富裕、文明的农村新景。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全县已完成“两池六改”(沼气池、污水处理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庭园、改入户道路)建设农户达3.66万户,建成全国第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适宜农户沼气池普及率95.8%,申报成为全省沼气化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8%。大力宣传生态文化,以“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为载体,每年以村为单位举办100期农民文娱表演活动,宣传生态文化、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凝聚党心民心,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丹棱方式”,在全省、全市推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在全国产生影响。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首批生态县,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9个。农村处处呈现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人欢乐的崭新景象。

四、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该县始终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这一新农村建设主线,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让公共服务下乡、让农村居民尽可能地享受到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户等渠道的资金,集中捆绑农业、交通、卫生、水利、畜牧、林业、国土等县级部门涉农项目,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两年来,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51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撬动农民和社会投入10.51亿元。全县农村实现了“11个基本全覆盖”,即: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村安全饮水率95.5%,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广播电视信息覆盖率100%,信息化村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五保户有意愿集中供养率10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2%,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覆盖率100%。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