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南向开放 文康旅融合铸造“两新”仁和

时间:2020-06-04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本刊记者 周淼葭

攀枝花市在2019年7月作出了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决定。按照规划,“两城”大部分建设区域位于仁和区。仁和区还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也是四川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借机借势,仁和区主动融入“两城”建设,积极承担责任使命。下一步,仁和区将紧扣宜人新城、产业新区“两新”定位,尽力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创新文康旅融合发展之路,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位于仁和区的攀枝花火车南站

交通

攀枝花南站通车聚集人流

今年1月9日上午9时,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攀枝花南至昆明动车开通仪式在攀枝花南站举行。9时28分,攀枝花南开往昆明的D793次动车缓缓驶出攀枝花南站,这标志着由中铁建设西南公司承建的“攀西动车第一站”正式开通启用。

位于仁和区的攀枝花火车南站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的重要站点,而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标准为Ⅰ级双线,全线里程约860公里。攀枝花至昆明段的开通结束了攀枝花不通动车的历史,实现了与滇中城市群两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对攀西地区深化南向开放合作、促进沿线城镇化发展、提高沿线旅游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而攀枝花火车南站的正式投入运营,可以说是仁和区以交通为要,提升发展能级的措施之一。

4月16日,记者在攀枝花南站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正步履匆匆赶往站台乘车。攀枝花南站站长宋华告诉记者,攀枝花南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1月下旬开始,人流量大幅下降,临近4月时逐渐有所好转。“攀枝花南站是目前攀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采用线侧下式站型,4台12线,站房面积7999.2平方米,旅客最高集聚人数可达2500人。”

中国苴却砚文化旅游区的苴却砚主题酒店 潘兴扬 摄

“攀枝花南站外观恢宏大气,极具深沉厚重的钢铁情怀,悬挑屋顶融入了民居的建筑特色,石材墙面象征着金沙江畔壁立千仞的山体。”仁和区交通局副局长何汉兵说起攀枝花南站建设选址于仁和区的因由,“这与攀枝花城市发展重心向南移脱不了干系。”

此外,攀西科技城将建设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这与攀枝花市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的目标相契合。

南向出川,通江达海。在向南延伸的开放之路上,攀枝花乃至整个四川最南端的仁和区,早被外界定义为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为此,仁和区提出要抢抓机遇,提升对内对外通达水平。何汉兵分析说:“这是近两年有这么多交通重大项目、枢纽工程集中在仁和区开展建设的重要原因。”

地理位置决定了仁和区必将扮演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的角色,这种先天条件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随着攀枝花南站的建成投用,仁和不仅会成为攀枝花辐射川西南、滇西北重要的铁路客流集散地,也将成为多条南向出川高速通道的分流点,今后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流,这也给仁和区的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南向,攀枝花奔向未来

文化

苴却砚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从攀枝花南站出来,沿坡道往下过个街道,就能看见连片古色古香的砖瓦建筑,这里就是颇具仁和区文化特色的苴却砚景区了。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石材只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即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2009年,攀枝花专门成立苴却砚协会,有力推动了苴却砚的发展。到2013年,攀枝花市苴却砚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00余家,规模位居各大砚种第三,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成功申报中国苴却砚之乡称号。

仁和区抓住苴却砚这一特色文化,以砚为媒,搭建攀枝花及四川省、国家级文化交流平台,推进中国苴却砚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攀枝花城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不仅如此,仁和区还布局打造“中国苴却砚文化旅游区”,与新建成的攀枝花南站隔街相望,成为四海游客来到攀枝花的第一个门户景区,成为攀枝花的城市会客厅。

记者了解到,苴却砚文化旅游区主要由金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来打造,以苴却砚文化为核心,衍生出金沙石文化、名砚文化、攀西非遗文化并结合城市三线历史文化,汲取精粹植入项目,营造出深厚的攀西文化氛围,使攀西文化在街区可视、可感、可触。

仁和山川多美丽

作为攀枝花市首个文化旅游商业项目,苴却砚文化旅游区以苴却砚文化为依托,汲取攀西本土文化精粹,融合多元复古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将苴却砚与文化旅游以及商业相结合,力求提升仁和区乃至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

金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监刘方红介绍道,“中国苴却砚文化旅游区”占地95亩,总投资5亿元,项目以苴却砚文化为核心动力,由中国苴却砚博物馆、苴却砚玉石文化街、苴却砚文化体验区等构成,也是目前四川省内唯一一个以苴却砚文化为底蕴打造的旅游度假区。

记者看到,醒目的苴却砚主题酒店矗立广场,造型像极了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刘方红说当地人都称它为“迷你版帆船酒店”,这也是项目规划中“一心六街”的“一心”, “六街”则是指攀西风情街、攀西艺库街、砚文化主题街、攀西特产街、滨河美食街、民俗文化街。

待疫情逐渐远去,景区开街之后,此处将成为集吃、住、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滨河商业区,繁华盛景在预想之中。

苴却砚文化旅游区规划展厅 潘兴扬 摄

康旅

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这是攀枝花的城市宣传语。建“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崛起的现代服务业,是这座城市的未来和希望。瀑布从山间倾泻,漫步在各色鲜花环绕的街道上,微风送来缕缕花香。在康养发源地仁和区,投资不菲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已逐渐成形。

仁和区的年日照时数可达2700小时,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优势突出。900米至1500米的海拔高度,适宜休养生息。同时,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造就了这里20.3℃的年均气温,冬有暖阳,夏有清凉,年均湿度也在人体最适宜的55%—60%之间,适宜避寒消暑和养生。

正是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攀枝花成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标准的提供者。早在2010年,攀枝花就率先提出了“康养”概念。2016年,康养确定为攀枝花全市重点产业;2018年,四川省委要求将攀枝花建设成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2019年3月,攀枝花成立康养产业发展局,这是目前四川乃至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为康养产业设立的单位。

从康养概念的提出,到产业蓬勃发展,十年来,康养产业也正在助推攀枝花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攀枝花已跻身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强地级市等。

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则是仁和区倾力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精品的代表作之一,总占地9平方公里,约13000亩,其中建设用地仅3000多亩,这其中还有大量用于自持产业配套的扶植项目。剩余的近万亩土地用于康养产业的规划建设以及市政公共配套建设,形成阳光游乐、滨湖康养、山地度假、健康运动四大板块的大健康产业布局载体。

作为攀枝花市首个医养结合为主的复合型康养项目,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获得了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的重点关注与支持。2015年,攀枝花市政府设立“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普达示范基地”,获得四川省重点项目、中国阳光花城标志性项目等荣誉;项目的规划设计获得了“中国人居典范规划设计竞赛”设计金奖,规划分为阳光游乐、滨湖康养、山地度假、健康运动四个板块,各板块均以康养为核心,构建了八大康养+服务体系,缔造“游、乐、康、养、居”一体化的全时、全龄、全域康养生活服务体验。

(图片除署名外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提供)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