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我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千佛样本”

时间:2012-08-0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
千佛新村小广场

 

  走上流金淌银的产业路子,住进媲美城里的舒适房子,出门有个车子,健身有个坝子,看个小毛病不出村子——这是一个普通四川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朴素而形象的描绘。新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和观念,影响宽广而深远。2006年,这场变革在四川破茧,5年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扬帆起航,新农村综合体奇葩绽放……以省、市、县级示范片联动推进、以片促面、扩面提质,我省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百片引领、千片示范、万村推进的格局,蜀乡大地上“大珠小珠落玉盘”。

  走田间进农家,看巨变挖典型。从今日起推出《四川新农村建设观潮——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反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带来的巨变,展现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如火热情以及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喜悦心情。敬请关注。

  新农村建设亮点

  借力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同时凭借虽地处山区但紧靠广元市区以及千佛崖4A级景区的优势,打造以循环种养、立体种植为主的绿色低碳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

  张玉洁 记者 刘佳 张文良

  8月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清晨的薄雾尚未淡去,蜿蜒的水泥盘山路旁一座座灰墙黛瓦、极具川北民风的新房依山而建。屋旁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百米开外的特色产业园内,青色的核桃压弯枝头……

  近年来,利州区在全区26个村成片、成带、成规模推进新农村建设,千佛村——这个曾经在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旱山村,正以独具个性的“千佛模式”,成为该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本。

  现场直击

  村貌大改观 日子红火火

  “有女莫嫁贺家坡,有男莫生千佛村。”这句话中提到的“贺家坡”指的是千佛村的六、七、八组。过去的“贺家坡”是穷乡僻壤的一个“标志”——地处山区,苦无产业,百姓住土坯房,收入微薄,人心涣散。

  而今,开车沿着8米宽的通村水泥路来到“贺家坡”,山间的平坝上,一座座风格统一的新房错落其间。村民贺继清正拿着扫帚在门廊间打扫卫生。“以前住的土房子,厕所在猪圈里,哪像现在条件这么好!”

  贺继清家的新房有两层楼,屋里不仅用上了电热水器、液化气、电饭煲,还通了沼气和自来水。房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房子不远,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小型文化广场。两位老人正坐在休闲椅上摆龙门阵,几个小孩在周围嬉笑打闹。

  “我们千佛村共有455户1680名村民,像‘贺家坡’这样的聚居点还有好几个。”千佛村村支书谭玉方告诉记者,千佛村因紧靠广元风景名胜区“千佛崖”而得名。但由于过去受困山区地形,多年来该村的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当地老百姓收入微薄,干群关系也冷漠。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而今面貌彻底改变。

  模式点击

  依靠低碳生态 发展山村旅游

  去年以来,利州区在全区规划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乡村旅游型新农村示范片以及贫困山区新农村示范片。千佛村的发展模式,是该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样本。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利州区对工农镇村民住房进行重建,千佛村数百户村民搬进了风貌相近、安全抗震的新房。2009年全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村级路实现水泥硬化,通到家家户户。

  村民讲述

  千佛村七组村民杨秀珍: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过去我们一家全靠两亩地种粮食维持生计,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住的房子是不能挡雨的石头房,喝的水是山泉水和矿洞里流出来的水。地震以后,社会各界积极帮助我们灾后重建。政府投资帮我家修起了坚固的新房子,村干部带动我们发展核桃种植,定期组织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

  如今,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我家门口,家里通电、通沼气,用上了自来水。我们一家两亩地一年光种核桃收入就过万元。村干部还积极动员大家发展乡村旅游,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沼气也接到每家每户。投资逾千万的供水站于今年3月试运行,全村的生活用水问题也基本解决。

  新村建设让千佛村村民的生活重焕生机。在区政府的带动下,工农镇乃至千佛村积极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我们村地处山区,土质薄,水源缺,搞别的不适合,但特别适合种植核桃。”谭玉方告诉记者,目前全村以低碳、生态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积极探索核桃林地立体种养模式,在核桃林地套种金银花、蔬菜,林下养殖土鸡,初步形成了“林药、林菜、林下养殖”的立体增收模式。

  “以前我们也搞产业,但没找准方向,现在不一样了。”谭玉方告诉记者,千佛村突出紧靠广元市区和千佛岩风景区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通过实施适合山地土壤气候的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按照‘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绿色、循环、低碳农业思路,进一步推动核桃林地立体种植和循环养殖,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业。

  “目前,部分村组已经通过搞‘农家乐’有了很不错的收益,接下来我们要打造以生态核桃为面,以农民文化广场、核桃文化长廊、贺家老院子为点的农业观光园区。”谭玉方说。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