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铺展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新画卷 专家热议四川“微田园”建设

时间:2012-11-2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专家热议“微田园”建设


嘉 宾


郭晓鸣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


吕火明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陈 涛省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


蒋远胜川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董进智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处处长


四川人民富有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在全国农村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新农村建设中,四川走出一条特色路——“微田园”,使农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又保留了独特的乡村之美。最近,记者采访一些专家学者,看看他们如何看待“微田园”建设——


“微田园”重现美丽农村


郭晓鸣:“微田园”建设,就是指在农村新建居住地的前庭后院,预留适当的小块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或观赏植物,起到美化环境、增加农户效益的作用。


董进智: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看,最美在乡村。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方兴未艾的“微田园”,正是乡村美的新兴元素。


蒋远胜:田园之美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区别于城镇的重要特征。发展
“微田园”,契合了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微田园”与发达国家的“市民农园”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生产生活功能齐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而有之。“微田园”建设不仅让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更好,而且能够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满足日常所需的同时,增加农业产值。可以预见,“微田园”将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新村建设新指向


董进智:绵竹市清平乡是“微田园”的命名地。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清平的老百姓把“小花园”改成“小菜园”,命名为“微田园”。实践证明,建设“微田园”,打破了钢筋混凝土崇拜和城市景观崇拜,既有效利用了珍贵的土地资源,又富有农村特色、农家情趣,让新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深受老百姓欢迎,成为新村建设的新指向。


郭晓鸣:“微田园”是新村建设中保留农村差异性特征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现代新村建设理念的鲜活体现。新农村建设要建设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保留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等差异性形态,以乡村异质性特征保持对城市的吸引力。


建设“微田园”,是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又不至于使生活成本显著上升的有效途径。“微田园”通过还原农村住房的配套种植、养殖、储藏等多重功能,通过日常生活需求的自我供给,以较低的生活成本让农民过上与城镇同质的现代生活。


建设“微田园”,在保持农业多样化特征中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间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有效保持了农业的多样化特征,还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陈涛:我们推行的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城乡一样化。无论农村如何发展,农民的生活需求仍然与城市人有不一样的地方。建设“微田园”,这是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意愿、是对
“新村建设要保留生态田园和农家情趣”理念的生动概括,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新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思考和正确导向,是四川推动新村建设工作的一个风向标。


吕火明:“微田园”建设,符合农业生产规律,生产者可以利用休闲时间,在“微田园”上从事一些耕作,以增大收入空间,尤其在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留在农村的老弱劳动者,更能有效地在“微田园”上发挥作用。


规划指导“微田园”


吕火明:“微田园”建设要注重规划,要与新村的集中居住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微田园”建设要与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与道路、水管、排污渠道、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微田园”建设要与乡村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成片建设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蒋远胜:在推广发展“微田园”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处理好村民集中居住与“微田园”使用权益的关系。“微田园”作为有限资源,在农民集中居住后,如何明确“微田园”使用权属分配,兼顾农民的切身利益?这需要完善制度予以规范。二是处理好新村景观与“微田园”的关系。要对“微田园”进行规范管理、合理规划,避免占用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使“微田园”与新村园林景观和谐相融。


郭晓鸣:四川新农村建设在加强新居、产业、社会管理、乡村文明等建设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层面,通过“微田园”这一农田式绿化模式,将生态田园和农家情趣融为一体,铺展出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新画卷。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